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
A.背景:汉承秦制,加强中央集权
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历史传统
C.结果:尾大不掉,导致七国之乱
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
3 . 中国古代出现了四次结束长期分裂割据战乱之后,实现大统一的朝代。请回答:
①这四次大统一的朝代是哪四个?它们分别结束了什么分裂局面?
②第一次实现大统一的背景有哪些?
③第三次实现大统一后,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④第四次实现大统一与前三次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第四次大统一时,最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10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4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唐僧取经的典故,由于明朝《西游记》的渲染,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尽人皆知的故事了。《西游记》突出地描写了唐僧的宗教热诚和旅行艰苦方面,至于学术成就,根本没有提到。不止如此,唐僧的性格,如《西游记》所描写的,忠厚老实,优柔寡断,偏听偏信。但历史人物的唐僧是虔诚的佛教徒,是非常坚强的,勇敢的,不怕困难,不怕艰险,百折不回,是个仁慈、厚道、博学多能、辩才无碍的英雄人物

——吴晗《杰出的学者玄奘》

材料二僧玄奘,(隋)大业末出家,博涉经论(广阅博览,接触了各派佛教经典和理论著作)。尝谓翻译者多久有讹谬,帮就(想去)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贞观初,随商人往游西域。玄奘既辩博出群(深通佛学,擅长辩讲),所在必为进释难(宣讲佛经,参加辩证会),蕃人远近咸尊之。在西域十七年,经百余国,悉解其国之语,仍采其山川谣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记》十二卷。贞观十九年,归至京师。太宗见之,大悦,与之谈论。于是诏将梵本六百五十七部于弘福寺翻译。(注:古之西域包含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

——《旧唐书玄奘传》

(1)根据材料概括小说与历史记载中唐僧的不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僧西游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5 . 2015年3月12日两会热点: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2015年被有些人认为将是“近年来经济运行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有人疑问,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是否会“断挡失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宋代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纸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已然处在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特别是南宋东南沿海地区,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之下,一个崭新的开放型市场开始形成,于是汉唐时期“头枕三河,面向西北(草原)”的立国态势一变而为“头枕江南,面向海洋”。遗憾的是上述进展并未结出近代化之正果……
——葛金芳《唐宋变革期研究——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的首次启动》
材料二        从1765 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1765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时,欧洲诸强国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这种控制或者是直接的,如在印度和东南亚,或者是间接的,如在中国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斯塔夫理阿诺斯[美] 《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已然处在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表现。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欧洲从1765至1914年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的因素。面对当前的经济压力,全球化中的中国应持什么态度。
2015-08-21更新 | 4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云南景洪第四中学高三下期考前冲刺文综历史试卷
6 . 下面是史明同学在历史复习时归纳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     
朝代西汉初期唐朝中叶唐朝末年
表现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原因分封诸侯节度使权力过重内轻外重
影响汉武帝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后患无穷,由盛转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教训
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B.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D.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及其子景帝在位期间,坚持“无为而治”。汉文帝曾经减免田租,景帝则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并立为定制。汉文帝一度将“算赋”(人头税)由120钱减为40钱,景帝则将男子为国家服徭役的年龄由17岁推至20岁。文帝、景帝自奉节俭,屡次下令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汉文帝废除了秦朝的连坐制,将几种残害肢体的肉刑改以笞刑代替,景帝又减少了笞刑数目。在边境地区,汉文帝与匈奴继续实行“和亲”。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材料二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快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汉武帝)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适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院塞(险要之地)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材料三   下表内容为中国古代史上几个时期的政治状况

时期政治状况
秦末秦始皇大兴土木,漠视民生,迷信严刑峻法;农民起义频发;六国旧贵族趁机起兵复国,天下大乱。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相互争斗;正直的士大夫抵制外戚宦官专权,出现“党锢之祸”;张角等发动黄巾起义;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
西晋后期晋惠帝缺乏理政能力,八位宗室藩王卷入宫廷政变,导致“八王之乱”;天灾频发,流民和内迁诸民族的起义此起彼伏。
唐末五代十国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藩镇割据,政局不稳,内乱频作;农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北方民族南下,政权更选频繁;昏庸、残暴之主比比皆是。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汉武帝初期所面临的政治问题和解决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两条汉武帝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时期,写出该时期,并简要说明造成其政局动荡的原因。
8 . 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
9 . 据学者研究,西汉初期就同姓诸王与中央政权的关系而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如表所示。由此表可知,这一时期分封的同姓王
同姓王类型特征
反叛型《汉书·诸侯王表》见有谋反字样的有15人。这些同姓王反叛中央的原因多种多样
辅卫型其中有些是绝少建树却坐享爵禄的政治庸人,更多的是在各自的封国内络尽职守,为汉藩辅。
不法型骄奢途制、荒淫刑法是这类同姓王的显著特征

A.加剧了政治统治的腐败B.背离了设置时的初衷
C.严重削弱了中央的权威D.不可都视为割据势力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娃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

——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   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材料四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五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成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是什么?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文化一统”的措施及其目的。
(4)指出明太祖为解决材料四所言问题而采取的举措?
(5)根据材料五,说出元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最大创新之处。
(6)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2022-01-0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