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图是《西周分封形势图》,依据图中信息可得出
A.分封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B.封姜子牙于齐是因为齐地富庶
C.分微子启反映了周王统治策略D.洛邑是最大的诸侯国都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隋代在其监察机构台院设御史若干员,官员职位是从六品,但他们负责纠举百官参与审判,有权直接向皇帝参奏。殿院设殿中侍御史若干,从七品,主要职责为纠察朝会时百官的言行,并且负责推按狱讼、监察和巡视京城仓库及驻屯京师的诸卫和禁军。材料可用来说明隋代台院监察的特点之一是
A.职责广泛
B.越级行政
C.位卑权重
D.独立执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全球通史》记载“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的“革命”是指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
B.儒学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C.行省的设置
D.理藩院的设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楚武王灭权(国)后,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至于郡县关系,当时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之说。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官僚制度普遍建立
B.周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强化
C.郡下设县已成定制
D.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遭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皇明祖训》记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朱元璋此语意在说明明初
A.加强中央集权的紧迫性
B.废除丞相制度的合理性
C.设立内阁制度的有效性
D.中央官职制衡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诸侯国之间已出现争霸与兼并战争
B.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
C.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瓦解
D.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
7 . 东汉建立后,光武帝“退功臣进文吏”;宋朝开国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二者都
A.加强了中央集权B.解决了藩镇割据C.抑制了土地兼并D.削弱了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逸周书·世俘解》说,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上述国数未必可信,但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降服多数小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与这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别子为祖,继别为宗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D.祖宗圣人,百世不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下表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
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此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2018-06-09更新 | 10855次组卷 | 163卷引用:安徽省皖中地区2019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大学士李东阳疏言“内阁与瑾(宦官刘瑾),职掌相关,凡调旨撰敕,或被改再三,或径自窜改,或持归私室,假手他人。臣虽委曲匡持,而因循隐忍,所损已多。”李东阳所述主要是由于
A.内阁只是内侍机构
B.宦官职掌裁定权
C.皇帝专制皇权至上
D.丞相制度被废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