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代选官入仕的途径相当多元,通过恩荫入仕者尤多;但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在当时被认为“无出身”,在出官,转迁等方面都受到种种限制,而跻身高层者更是寥寥无几。这种现象说明宋代
A.世家大族左右国家政权
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C.科举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D.党派纷争破坏官僚体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践其思想的表现。
3 . 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根据史料能够推定的是
观点作者、出处
共40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唐)房玄龄等《晋书·地理志》
共36郡(包含黔中郡和洞庭郡)(清)钱大昕《秦三十六郡考》
共46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谭其骧《秦郡新考》
出现“洞庭郡”的记载,此前有人认为湘西应该属于黔中郡2002年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
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
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
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
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
2018-10-01更新 | 192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隋唐科举制发展简表。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隋代没有真正实行科举考试制度
B.科举考试考题禁锢了读书人思想
C.唐代科举成为当时唯一选官方式
D.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逐渐完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初年,朱元璋废除行省制度后,地方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互相制约,为了弥补新体制带来的缺陷,巡抚制度应运而生。而后由于军事需要,遇到跨地域的军事行动,各省的巡抚“多不能振联属之策,兴讨伐之师”。在此情况下,总督制度逐渐建立,并逐渐确定了“分省设抚,跨省设督”的原则。总督的辖区都在一省以上,品级比巡抚高。

明朝前期总督因事特遣,主要负责监察和考核官吏,监督军政,后来发展到能够提督军务,巡抚、总兵、地方三司俱听节制,举凡行政、军政、司法、监察之权,无不过问。

有明一代,总督始终以中央特遣官的身份出现,总督并不是地方一级行政官员,入清以后经过多次调整才最终定型为地方行政机构,

——摘编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1)依据材料简要说明明代总督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总督制度的影响。

6 . 《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
A.血缘是判断亲疏的唯一依据
B.父子君臣间的“和合”
C.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D.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
A.世官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嫡长子继承制
2018-09-1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中国古代史籍中有关郡县制的记载,据这些记载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秦武公十年“伐邦、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因县陈”
晋“遂灭祁、羊舌氏……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为三县
秦孝公十二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

A.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县制
B.县制产生的方式比较单一
C.秦国是最先推行县制的国家
D.春秋时期县制已取代分封制
2018-09-0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年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9 . 周武王伐纣前,列举商纣大罪中有:只是听信妇人的话,不祭祀祖宗和上天,不任用同宗的长辈和兄弟。以此鼓动各路诸侯要按上天的意志来讨伐商纣。最终周军大获全胜。这表明
A.商朝末年分封制盛行
B.西周主要依据神权维护统治
C.商朝等级观念不强
D.商代有明确的宗法观念
2018-09-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年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统计,唐玄宗时宰相34人只有7人是进士,肃宗时宰相16名,进士出身者只有4人,代宗时期宰相12名,也只有4人是进士。北宋有宰相72人,进士出身的有63人,南宋有宰相63人,进士出身的有48人。唐宋时期的这一变化
A.确保了官员廉洁从政
B.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
C.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
D.构建了平等政治体系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