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吕氏春秋》中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按年龄继承制
C.按军功继承制
D.按遗嘱继承制
2 . 《日知录》卷二十二《郡县》记载“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左传》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记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材料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提供的重要信息是
A.春秋时期,已大量设立郡县
B.早期的县高于郡
C.早期的郡县主要设在中原地区
D.官僚政治代替了贵族政治
3 .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注】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2016-11-27更新 | 388次组卷 | 39卷引用: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周代铜器“毛公鼎”铭文记载:“丕显文武,皇天宏厌厥德,配我有周,膺受天命”。这一政治理论的思想核心是
A.天人感应B.君权神授C.天人合一D.敬天保民
6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
A.异姓贵族B.同姓贵族C.功臣D.先代贵族
7 . 据《独断》记载,“天子一娶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天人九嫔。诸侯一娶九女,象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该材料不能说明
A.当时存在“一夫多妻制”的情况B.该时期已经出现了分封制
C.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D.该规定是出于维护宗法等级的需要
2016-11-2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8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粮食B.土地和种子C.土地和人民D.人民和粮食
9 . 《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
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
2016-11-21更新 | 1124次组卷 | 4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历史试题
10 . 《说文解字》中提到“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由此可见,撰史者应该
A.客观记载历史事实B.公正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C.全面记载历史发展D.辩证地看待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