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成书不早于西周的《周易》中记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有学者认为其中的“鬼方”为“远方”。随着甲骨文的出土,学者认识到高宗是商王武丁,“鬼方”为当时的一个部落。这表明
A.商朝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运用新史料可推动历史研究
C.商王依赖征伐维护统一D.《周易》的记载不尽符合事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列关于中华文明产生与发展的研究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传说中伏羲氏创网苦〔用网捕鱼、鸟)之歌中国传统音乐起源于生活
B夏朝历法记载各月的物候、气象和农业等内容夏朝农业出现革命性变革
C西周成王时期青铜器何尊记载“宅兹中国”(建都天下中心)周代统治者已有“天下”观念
D良渚文化稻谷、绢片残存中国农业、手工业领先世界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周礼·考工记·匠人》记载,西周的城邑规划有严格规定。如城墙高度,天子王城高“九雉”(一雉等于一丈),诸侯国都城高“七雉”,卿大夫都城高“五雉”;对道路的规定如下:天子王城路宽“九轨”(一轨等于八尺),诸侯国都路宽“七轨”,卿大夫都城路宽“五轨”。这表明
A.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力B.建筑制度突出礼制观念
C.统治者重城邑规划建设D.西周等级森严空前绝后
4 .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三门峡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这一做法
A.体现了中国历史的延续B.有利于巩固新兴的西周政权
C.实现了周朝的集权统治D.说明了周人的政权基础薄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周晚期,某青铜铭文记载,官员牧牛状告他的上司侵吞他5个奴隶,司法官员伯扬父认为牧牛不应当控告自己的上级,最终判决牧牛罚铜三百爰并鞭五百下。这一记载反映了当时
A.奴隶制度遭到破坏B.贵族体制得到确立
C.礼乐制度面临冲击D.司法体制出现漏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左传》记载:如果宗子身死,“有母弟则立之:无则长立,年钧择贤,义钧则卜”,是春秋中期流行的一种补充的继承办法。这反映出,当时
A.制度发展以巩固宗族B.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C.墨家尚贤主张的传播D.贵族间不断发生内乱
2022-01-09更新 | 385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A.分封制B.禅让制C.内外服制D.皇帝制
8 . 《史记>记载,西周中后期鲁武公与其长子括、少子戏,朝见周宣王。周宜王喜爱公子戏,想要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周朝大夫樊仲甫劝阻周宣王说:“废长子立少子,不合于礼!”周宣王不听,最终还是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这一做法
A.破坏了西周宗法制度B.表明礼乐制度已濒临崩溃
C.强化了周王专制权力D.导致了贵族统治秩序瓦解
9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禹并没有遵循禅让制传统传位于益B.启最终成为禹的继承者,开启“家天下”
C.益因为血缘关系失去继承王位资格D.《战国策》成书更早,所以记载更可信
10 . 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王臣”范围的扩大
A.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B.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
C.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D.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
2020-10-25更新 | 444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