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西汉初年,刘邦废秦苛法,法律呈现由繁如入简、由苛转轻的趋势。汉武帝时改变了这种发展趋势,后来虽有要求约简法律的呼声,但基本没有实现。汉武帝时期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道家学说被彻底摒弃B.国力强盛和经济文化繁荣
C.诸侯王公然对抗中央D.加强中央集权的现实需要
2022-09-03更新 | 2494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在研究西汉时期东亚政治形势时制作了以下三幅示意图,请从以下图示中任意提取西汉时期东亚政治形势演变的一个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图1.西汉时东亚政治体数量变化折线图
图2.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简图(公元前174年至约公元前111年)
图3.东亚地区政治秩序简图(公元前36年至西汉灭亡)
2022-11-0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海达行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选官制度都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


——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宋朝严禁“行卷”(考试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考官在考试前全部进入贡院(专门的考试场地),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考官的亲属如果参加考试另行组织,叫“别头试”。为防止考生作弊,进考场要搜身。为防止考官在判卷环节徇私情,考卷要“糊名”,密封考试试卷;还要誊录,考试密封编号之后发送誊录院,由手书在官员监督下抄写副本,将副本送考官评定,防止以字识人。

——摘编自任世江《宋朝的特点及完善科举制》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选拔官员的特点。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宋选官制度体现的原则,并分析其作用。
4 . 阅读下列中国不同时期关于中央政权的论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的话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及或到)以治天下也。”《贞观政要·政体》记载唐太宗对此的看法是:“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不亡何待!”

材料二: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于是,(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材料三: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1)依据材料一,指出汉唐统治者是如何看待丞相一职的?材料二反映明太祖又是如何看待丞相一职的?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在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从唐代中央政治特点看,各机构间虽有分权和制约关系,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请说明主要理由。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二、三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变化?上述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行政区域的划分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阅读下边地图,依据地图说明秦朝到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不同。此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认为;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较强,故产生割据局面的时期较多,从元代开始,中央任意将自然环境和文化认同差异明显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力量和文化认同感,防止政治上地方割据政权出现。但难以形成独立经济体,不利于地方发展经济。
(2)结合以上材料,说明元代前后中央政府在划分地方行政区的原则上有何不同。分析这种变化的利弊。
(3)清代是如何划分行政区的?有什么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魏、北齐时期,吏部铨选除看重门第外,还开启了考试取人之法,虽然录取结果并非完全取决于成绩,依然看重门第,但士族和寒人均可参加。这反映出当时(     

A.选官权力逐步下移B.门阀势力呈现颓势
C.按才选官成为趋势D.各个政权统治稳定
7 . 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有助于(     
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
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2022-07-12更新 | 1659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

材料一     宋朝的中央政府是“三权分立”的,行政、军政、财政分别由中书、枢密院、三司三个机构管理。中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宰相府。但是,跟传统宰相府包揽一切、无所不统不同,宋朝的中书不管军政,也不管财政,枢密院的级别比中书略低,三司更低,但是,这两个机构的长官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枢密院负责军队的调度等。三司负责国库里究竟还有多少钱等。

——摘编自越冬梅《北宋精致的分权制衡》

材料二   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三   《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容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容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

——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材料四     1903年,清政府特设修订法律馆,力图“参酌各国法律”,订立“务期中外通行”之法律。此时的民法学以翻译外国民商法及论著为主,少有中国学者独立研究的论著。民国时期,中国学者民法学研究论著日渐增多,成为这一时期民法学的主体。同时,由于借签了德、日、瑞士等国立法,此时颁行的民法典是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民商法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对源于西方的法学理论尤其是私法理论采取了排斥和否定的态度,全盘接受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民法学理论,使清末以来的民法学理念中止。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政治运动不断,社会法制遭到破坏。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学界对源自西方的公私法理论的态度逐渐变得理性起来。人们开始有意识介绍西方国家公法和私法划分的理论。1992年来,民法是私法的观念渐渐得到法学界的认可,身份平等、权利神圣等私法理念备受推崇。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法学在重新构建私法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顺应了现代民法及民法学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20205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人大常委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将于202111日施行。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学的理论转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中央政府机构设计表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建立宪政制度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的标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民法建设演变的特点。
2021-11-17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学通行修,经中博士;

三;明达法令……四;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窑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窑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2)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10 . 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
A.中外朝的设立B.军机处的设立
C.政事堂的设立D.宣政院的设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