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是故鲁为诸姬,临于周庙。为邢、凡、蒋、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此材料中的规定
A.催生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B.形成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C.强化了嫡长子的政治地位
D.逐渐削弱了周王的统治权威
2 . 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反映了
A.法家思想成为社会潮流B.儒家伦理渐趋官方化
C.分封制和宗法制渐趋崩溃D.君臣关系促进社会变革
4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标准是
A.功绩B.品德C.血缘关系D.才能
2017-09-15更新 | 318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北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春秋时代盛行盟誓活动,有周王与诸侯间的盟誓、诸侯间的盟誓,也有卿大夫间的盟誓。盟誓时往往举行庄严的仪式,杀牲歃血,宣读盟辞,并记录为盟书作为相互约束的依据。这主要反映
A.分封制的仪式发生重大变化
B.诸侯争霸战争受到有效遏制
C.礼乐制与等级秩序得到维护
D.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维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实质上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
D.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
2017-08-23更新 | 248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A.宗法原则下的分封制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C.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
D.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王权制
8 . 先秦时期今山东大体分属齐鲁两国,齐国是以淄博为国都,领有今山东以东的大片土地;鲁国是以曲阜为国都,领有山东以西的小块土地,故后世称山东为“齐鲁之邦”,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鲁国的面积比齐国大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9 . 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被称为“君父”,各地官吏被称为各地的“父母官”。这说明了我国封建社会
A.家国同构的建国理念和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B.封建君主专制深入人心,得到普遍拥护
C.封建剥削沉重,民众处境艰难,民不聊生
D.君民关系和谐融洽,统治稳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权往往默许或公开承认宗族的司法权,宗族具有初级裁判权和一般惩罚权,族人不得不经宗族径自向官府投诉。这说明了
A.宗族是司法审判的第一审级B.宗族内部司法等级严密
C.宗族司法高于国家地方司法D.宗族审判效率高于国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