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很少有个体脱离宗族的现象,宗族内部一定程度上实行“异居而同财”。春秋时期宗族实体逐步解体,统治者鼓励人们进行商品交换以促进农业生产。由此可知
A.生产力进步为新的经营方式提供了条件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宗族实体的解体
C.宗法制的瓦解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统治者为增加收入而强制要求民间分家
2019-04-27更新 | 210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的内容是
A.科举制度地主经济
B.官僚政治地主经济
C.专制皇权商品经济
D.封建割据商品经济
2019-04-27更新 | 384次组卷 | 44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然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贤’,乃传子法之精髓,当时虽未必有此语,固已用此意矣。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这表明
A.立嫡以长加强了对地方控制
B.贵族统治有利于政治垄断
C.宗法传子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D.宗法制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员
2019-04-25更新 | 153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
A.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B.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
C.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D.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
2019-04-15更新 | 484次组卷 | 33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据《史记•周本纪》所载,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12代13王,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由此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
2019-04-04更新 | 471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亲疏之法也。”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
B.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
C.宗法制只存在于贵族阶层中
D.关于宗法制的起源考证存在着争议
2019-04-02更新 | 2021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内容是春秋时期关于君主的几段记述。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春秋时期
记述出处
(春秋初年)苟主社稷,国内之民其谁不为臣《左传·庄公十四年》
(春秋初期)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左传·隐公五年》
(春秋中期)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左传·襄公十四年》

A.君民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
B.君民一体的国家观念增强
C.以民为本的意识日益浓厚
D.忠君爱国的观念不断发展
9 .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最适当的是
A.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鲁国小宗
C.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10 . 王国维在《股周制度论》中说,天子诸侯的传承,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之所以不用这个方法来替代,是因为容易发生争执,其弊将不可胜穷,这表明长子继承制
A.是理想的权力继承制度
B.意在避免出现权力纷争
C.有利于选拔优秀继承人
D.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