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0 道试题
1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有文章评价某朝制度:在兼顾大一统和因俗而治方面做得较为成功,既没有因为强调统一,实行一元化管理而引发地方反抗,也没有由于因俗而治、照顾地方情况而导致分裂。该制度是(     
A.秦朝的郡县制度B.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C.清朝的改土归流D.汉朝的刺史监察制度
2 . 七国之乱后,汉景帝从政治制度上对诸侯王国做了如下调整(下表),这本质上反映了(     
人事权归中央诸侯王国只有权设置四百石以下低级官员,中高级官员均由中央选派
财税权归中央诸侯王只能获取土地收益和市租收益,原有诸侯王国的各种赋敛权全部收归中央
事务权归中央诸侯王不得参与社会地方治理,不得审判案件
军事权归中央诸侯国不再具备军事权

A.诸侯国行政权大大缩减B.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C.王国问题已经彻底解决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022-11-3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宋代地方要员在离京赴任时,通常要当面向皇帝本人辞行,时称“陛辞”。宋孝宗时,“静江府李浩朝辞进对,上谕监事曰:相度以闻,官吏贪虐、庸懦、不任职,奏来。”由此可知,“陛辞”制度的设置旨在(     
A.安抚离京官员的情绪B.防止地方官擅用权力
C.改善地方的政治风气D.对地方进行有效管控
4 . 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中原各国称诸华,或合称华夏,包含有民族文化优越感。此时,非华夏各族的内徒,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到了战国时期,随着中原地区剧烈的兼并、统一⋯⋯许多内迁民族,已被华夏所吸收、融合。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重要变化的表现。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迁徙状况。在北方,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中原,形成与汉族的杂居,并建立了以“十六国”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政权。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后,中华文明并未因最高统治者族属变更而中断⋯⋯北魏统治者更是吸收汉族士人,通过一系列汉化政策,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的融合做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在南方,大批汉人移居江南,甚至入迁蛮、俚、僚等族聚居地区。在汉族向南方民族地区渗透的同时,政府为增加赋役,加强对山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往往采取强制迁徙的方式使少数民族移居平地。

——摘编自段红云《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各民族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迁徙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统治者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融合做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的历史事件,并简述其影响。

材料三     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而塞外之一统,始于元”。在元朝超大规模的疆域内,有着不同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的多元族群。尽管存在显性的族群歧视,隐形的社会隔阂,统治方式也多有弊端,但是毕竟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融合……元朝疆域空间成了华夷各族群的共同家园。元朝不仅将边疆的多元族群纳入统一的政治体中,并且在文化认同上使边疆成为“中国”的组成部分。

——摘自陈彩云《元朝疆域观演变与多民族国家的空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实现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融合”的前提和因此而产生的新民族。并用一句话概括元朝边疆管理出现的趋势。
2022-11-2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公元189年,天下“诸侯”共讨董卓之时,益州牧刘焉不但拒不出兵,还从由中原流亡至四川的数万流民中,编选出一支精壮部队。两年后,荆州牧刘表上奏朝廷,称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暗喻其图谋不轨)”,中央派出的使臣和将领却屡屡被刘焉击杀。由此可知,当时(     
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C.流民成为主要兵员D.刘姓宗室地位下降
6 . 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制度(部分)简表

朝代制度建设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世官制
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汉朝中外朝制、察举制、郡国并行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
宋朝二府三司制、通判制
元朝行省制、驿站制度
请从材料中提取三项制度。据此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有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唐律》规定:“处理农民逃亡问题是地方政府应尽的职责。”而在武则天末年出现了括逃使。括逃使以中央派员身份,专门处理户口脱籍问题。所谓“开元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为使则重,为官则轻”。唐代官职体系的调整意在(     
A.打击地方割据势力B.处理地方事务
C.完善官僚制度体系D.加强中央集权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地理图》跋文称:“国朝自艺祖皇帝(指赵匡胤)栉风沐雨,平定海内。独河东数州之地与幽蓟相接,坚壁不下乃今日自关以东,河以南,绵亘万里,尽为贼区。追思祖宗开创之劳,可不为之流涕太息哉。此可以愤也修德行政,上感天心,下悦人意,则机会之来,并吞口口,追复故疆,尽归之版藉,亦岂难哉。”

——陈松《家国天下:中国古代的“课程思政”》


(1)图中,除州外的地方机构还有哪些?为加强中央集权,宋代针对地方各州采取了哪些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跋文”作者的意图做出合理解读。
2022-11-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观察下表,自唐初至北宋中期,理财体制的变化反映(       
盛唐以前盛唐宋初宋神宗元丰年间
财政管理尚书省户部盐铁使、转运使、度支使、三司使出现三司使转运司尚书省、户部转运司

A.事权分化,君主专制加强B.使职固定化,提高了行政效率
C.崇文抑武,中央集权强化D.国家对财政经济的管理和调控加强
2022-11-20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52校联考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