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古代的选官制度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演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所谓士人政府者,即整个政府由全国各地之知识分子即读书人所组成。

——钱穆《国史新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取的推动“士人政府”出现的具体措施。

材料二   如果前期地方推举制还一定程度上基于财产状况的差别(门第),容易造成门闽世家,不利于国家集权向心力的凝聚,那么科举制的妙处,它基于考试录用原则,……士大夫实际已失去了与君主分庭抗礼现实与心理的任何依据。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材料二中的“前期地方推举制”是指什么制度?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所发挥的作用。

材料三   北宋时期,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对于文官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之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坦坦荡荡地宣布自身之政治权利,参与治理国家政事。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政治文化的中心内容,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演进中得到的有益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这段言论主要揭示了(   
A.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
C.世官制维护了特权等级的利益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3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三   (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四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应的是什么选官制度?并概括选官标准和选官方式的演变。
(2)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演变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作“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
C.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D.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2019-07-17更新 | 394次组卷 | 5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代,进士科从考策问逐渐发展到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形式。元明时,科举考经义而不用诗赋,但后来的八股文实际糅合了律赋的成分,清乾隆时又增试五言八韵律诗。这反映出
A.经义考试逐渐步入颓势
B.明清时期社会浮夸之风盛行
C.皇帝好恶决定科举文体
D.格律测试有独特的考查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
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D.促成了国家统一
2019-06-21更新 | 6056次组卷 | 7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2019-06-10更新 | 12660次组卷 | 21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车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晚清由在乡官吏和科举出身的士绅建立起来的地方武装,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即便曾国藩、李鸿章掌握一地财权、军权甚至部分人事权也没有形成地方割据。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缺乏封建割据的经济基础
B.晚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科举制度强固了中央权力的合法性
D.地方武装军事实力不够强大
2019-05-22更新 | 649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


以上是某校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的表格。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   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材料三   今日之患,在吾民智不开,故虽多而不可用。而民智不开之故,皆以八股试士为之。学八股者,不读秦汉以后之书,更不考地球各国之事,然可以通籍累至大官。今群臣济济,然无以任事变者,皆由八股致大位之故。故台辽之割,不割于朝廷,而割于八股;二万万之款,不赔于朝廷,而赔于八股。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3)材料三中康有为把清廷割地赔款都归咎于八股取士,你是怎样理解的?试说明理由。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