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这种变化说明了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科举制度完善并成熟
C.宰相职资发生重大变化D.世家大族进一步衰落
2021-11-09更新 | 466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在察举之后,规定对于人才的选拔,要先经过考试,而后量才录用。一般是将考试的内容,书之于简策,令被举之士“成以书对”,皇帝亲览其策,策试高第而举任要职。这一举措
A.取消了地方官对选官的参与权B.使得察举的对象发生转向
C.造成了世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D.为科举制提供了历史借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在中国要写得一篇响亮的文章或写得一手能上朝的好字,必需有闲、钱、名师指导、十年寒窗等等社会条件的支持才有希望。终年胼手胝足为孝敬肚皮而忙碌的一般农民,怎易到达这种地步?”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科举考试以出身、学识等为依据B.历代科考无家道贫寒、苦读登仕者
C.农民阶级不具备科举中第的条件D.科举平等性受文化、社会级差制约
2021-09-08更新 | 1064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保障君主在选官问题上的最终决定权以及官位的开放性,避免因官僚变相世袭、自我生成而危及集权统治,这一治理目标的达成,最终是经由
A.军功爵制度的推广B.中外朝制度的创设
C.察举制的成功实践D.科举制的发展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东汉时,豪门大族不但经济实力强大,而且往往通过“举孝廉”等方式推荐亲属做官。这说明东汉时期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九品中正制度确立
C.豪强地主享有特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021-07-11更新 | 739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2021-06-13更新 | 15653次组卷 | 128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隶属于中央散骑省。该职具有位高职闲的特点,且无人员限制,受到高门士族与皇室子弟的青睐。南朝将该职位大量授予军功起家的庶族,员外散骑侍郎数量扩大,品级和社会地位不断降低。这一变化
A.助推军功授爵趋向常态化B.使皇权呈现弱化态势
C.弥补了九品中正制的不足D.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2021-05-11更新 | 758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汉书·宣纪》记载:“其令郡国举孝弟、有行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此处“乡里”是指郡国范围,“行义闻于乡里”就是在乡里受到舆论好评的人物。“冯唐以孝著,为郎中署长。”这说明汉代察举制
A.选官重视贤良方正B.重视乡论秩序互动
C.自下而上举荐人才D.孝廉成为唯一标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康乾时期,仅江南一省的赋税就占了全国的三成,科举考试录取更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之说。后来,清廷把江南省拆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此举
A.贯彻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意图B.实现了地区之间的相互制衡
C.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平衡了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朝吏部选官标准,据《通典》记载主要有四条:“一曰身,取其体貌丰伟;二曰言,取其言词辨正;三曰书,取其楷法遒美;四曰判,取其文理优长。”材料说明
A.科举制适应社会需要加强中央集权B.封建选官制度选拔人才巩固统治
C.政府重视教育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D.中央执行机构分工负责相互监督
2021-04-16更新 | 298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十五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