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乡品本是魏晋中正代表乡党舆论为士人评定的资格等级。一般认为,魏晋士人乡品的评定基于“先天”的家世和“后天”的德行。实际上,中正授予乡品,往往把“后天”因素融入“先天”因素考量。这一现象(     
A.导致了选举权地方化B.表明选官制度逐渐趋于理性
C.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D.体现出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
2024-03-19更新 | 569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选用官吏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以下对于中国古代选用官吏制度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②“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③“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④“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
A.③②①④B.①③②④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
3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此处评价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选官制度(     
A.军功爵B.分封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相对于科举及第者而言,落第者们更贴近下层民众,他们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这表明科举制度(     
A.推动了基层自治B.促进了阶层流动
C.扩大了统治基础D.有益于社会教化
2022-11-10更新 | 1903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林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它反映了这三个时期(     
时期概况
西周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
秦朝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
唐朝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
A.细化考察标准,凸显以德为先B.选拔官员唯德取人,任人唯贤
C.儒家伦理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D.重视官员道德品行,知刑懂法
2022-08-26更新 | 2240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林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东汉获乡论支持者仕进途径表

姓名

乡论事迹入仕途径

赵宣

乡邑称孝州郡数礼请之

张霸

年数岁而知孝让举孝廉光禄主事

江革

乡里称之曰江巨孝举孝廉为郎

朱儁

以孝养致名为县门下书佐
这些史实可用来说明,东汉时期(     
A.地方舆论影响人才选拔B.察举制度得到了完善
C.乡论支配国家统治秩序D.社会阶层间流动固化
2022-08-12更新 | 912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唐朝士子感叹“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到宋朝士子相信“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这一变化说明
A.唐代科举制度受到世家大族控制B.科举制的完善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宋代的官员政治才能远超过唐代D.门第等级观念在宋朝已彻底消失
2022-02-22更新 | 411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两汉时期,选官实行乡举里选的察举制。曹魏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规定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的大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德高望重官员担任。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B.导致世家大族垄断了政权
C.削弱了地方官员的特权D.注重思想品德和知识能力
2022-01-20更新 | 220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化州市官桥中学2020年高三高考全国卷限时训练(三)历史试题
9 . 钱穆认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央、地方失去联系,乡举里选的制度自亦无从推行。陈群始创九品中正制,这样,官吏之任命与升降,比较有一定客观标准,总比以前漫无标准各自援用私人好得多。该观点认为九品中正制
A.实现了公平公正B.加强了中央集权
C.适应了现实需要D.完善了选拔程序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文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华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二   《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教中矣。”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综合材料一、二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影响。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