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表内容是清代江南进士的社会成分,由此可知清代江南地区(     
清代江南进士的社会成分
人数直系三代出高级科名或相应官职直系三代仅出低级科名直系三代未出科名但生活于城市直系三代未出功名且生活于市镇直系三代未出功名且生活于农村来自城市/市镇/农村
402279(74%)89(22%)8(2%)11城市324(83.5%)
市镇50(12.9%)
农村14(3.6%)
(14人不详)

——资料来源:整理自顾廷龙主编《清代朱卷集成》第3—91册。

A.科举制促进乡村社会流动的作用减弱B.科举考试中沿用了明朝的南北卷制度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江南乡村社会转型D.清代乡村教育已走向世俗化和平民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古代科举各级考试都由相应级别政府的主要首长主持。清代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考试的省学政,身份等于钦差,地位与总督巡抚平等;乡试正副主考均由皇帝任命,各省总督、巡抚为监临官,负责考场事务。这反映了科举考试(     
A.选拔相对公平B.体现国家意志
C.扩大官吏来源D.提高官员素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神宗即位后,对西北偏远地区的士子额外照顾,保障其名额比例,降低考试难度。对西北地区士子不擅长“诗词歌赋”的情况给予特殊照顾,“东南多取进士,西北多取经学者”。对家住偏远地区的应试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这些举措(     
A.旨在打破豪门士族势力对政治的垄断B.保证了科举取士的公平
C.扩大了国家权力机构成员的区域分布D.完善了科举取士的标准
2022-11-01更新 | 287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司马光在上书宋神宗的《论风俗札子》中写道:“今之举人,发口秉笔,先论性命,乃至流荡忘返,遂入老庄。纵虚无之谈,骋荒唐之辞,以此欺惑考官,猎取名第。”这反映(     
A.宋朝科举命题不以儒书为限B.宋朝并未严格限制应试者的资格
C.儒学独尊地位重新得以恢复D.重文轻武导致宋朝实行文化专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溥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革……其书坊刊刻一应时文,悉宜烧毁,不得鬻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     
A.士子应考投机取巧B.书商刊刻时文牟利
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八股文体日益僵化
2022-07-14更新 | 6182次组卷 | 50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2022-07-14更新 | 6797次组卷 | 60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汉后期,同一年被察举为官的人会形成“同岁”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超越地域、血缘,形成官场内部独特的亲密关系,官员相互选拔“同岁”的亲属为官,聚成群体。这反映了,当时(     
A.选官制度不断发展成熟B.血缘对政治的影响下降
C.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扩大D.中央权力不断受到削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陈寅恪先生认为,“盖进士之科虽创于隋代,然当日人民致身通显之途径并不必由此”,据统计,唐早期的科举入仕官员有245名,在整个唐早期的899名官员中占比仅为27.8%。由此可知,隋代至唐早期(       
A.地方割据势力潜滋暗长B.科举制度不受帝王重视
C.选官制度改革流于形式D.士族门阀政治影响较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朝的察举制按照四科标准分类,以“德”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以“文法”为主的有明法科;以“才能”为主的有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据此可知,汉朝的察举制
A.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B.扩大了统治集团阶级基础
C.有助于选拔多样治国人才D.实现了中央对选官的控制
2022-06-12更新 | 949次组卷 | 30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沐彬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代科举制分常举与制举。常举定期举行,其进士科“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制举即皇帝为破格启用人才随时下诏举行的科举,及第者往往迅速跻身于高官行列,以至于原有大官僚提出“朝廷显官,须是公卿子弟”,后来制举不再开科。这说明唐代
A.科举制冲击了世族门阀势力B.制举破坏了公平公正原则
C.官僚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D.君主专制权力遭到削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