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太祖在殿试时对举人们说:“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这说明宋代“殿试”
A.解决了豪门把持政权问题
B.杜绝了科举的舞弊行为
C.有利于寒门学子参与政权
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国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人认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不在于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而在于其对中国封建政治统治需要的满足。下列关于科举制的作用叙述,符合其观点的是
A.扩大官吏人才来源B.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C.大大加强中央集权D.促进诗歌繁荣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061年,苏轼考取“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进士,但是,后来他感叹道:“当年……成绩甚优,于是飘飘然自以为真的可以‘直言极谏’了。殊不知谏一回灭一回,如今灭到黄州凉快来了。”对于此事的下列解读,比较准确的是
A.科举考试方式有所创新
B.“直言”需符合上级意图
C.读书人并没有得到重用
D.科举考试科目种类繁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谈及唐代的选官制度时,学者钱穆指出:“当知在门第教育下,附加以一种考试,故见考试之利。现在门第衰落,更无教育培养,仅凭考试选拔,则何从得真才?”这主要表明作者
A.认为科举制度不合时宜B.认为科举制度需要其他制度配合
C.高度肯定九品中正制D.认为科举制度只适用于世家子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形成于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新唐书》中记载:“(卢商)早孤,家窭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作为文献史料,此记载可用于证明唐代科举制
A.体现九品官人法的原则
B.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
C.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进士科是入仕唯一途径
2017-02-17更新 | 15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6届湖南省邵阳一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朝史学家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硫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
A.中央集权加强
B.宗法制发展
C.科举制范围的扩大
D.君主专制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述古代某一制度时说“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制度是指九品中正制
B.该制度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该制度下选官重视品行
D.该制度促进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转变
9 . 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央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
A.西汉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隋唐科举制的实行
C.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D.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
2016-12-13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甲:“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处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乙:“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丙:“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丁:“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上述四段资料,是中国历代选拔官僚的方法,请依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A.丙乙甲丁
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乙丁丙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