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记载:“自魏晋以来,仕者多世家。逮南北分裂,凡三百年,而用人之法,多取之世族,如南之王、谢,北之崔、卢,虽朝代推移,鼎迁物改,犹昂然以门地(第)自负,上之人亦缘其门地(第)而用之。”这一现象(  )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控制B.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有利于南北民族的交融D.促进了门阀政治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说明此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南北朝以来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开皇中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六

材料二   第五条: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第六条: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

材料三   在西方,科举制度的生命得到了延续,焕发了新生,科举制成为西方文官制度创立、借鉴的主要蓝本,也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夯实了基矗。

——摘编自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代替九品中正制的原因。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论这一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的主要表现。
2022-02-05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是对唐玄宗和唐宪宗时期宰相出身的统计:

由表可知
A.科举制逐渐发展完善B.社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打破桎梏
C.士族控制了国家政权D.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世家极大制约
2022-02-0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晋时刘卞入太学,通过《经》的考试任台四品官,因拒绝抄写定品簿籍(黄纸),被中正“下品二等”;中正袁粲吊祭何劭,劭子岐称病不见,袁粲便欲报复,声言“今年决下婢子(指岐)品”。这说明西晋
A.选官制度弊端显现B.考试是选官主要方式理
C.门阀政治愈演愈烈D.中正操控了中央朝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南北朝以来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开皇中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六

材料二   第五条: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第六条: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成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代替九品中正制的原因。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论这一特点。
7 . 儒学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主干,还在于原始儒学本身的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所具有的包容性质,这使它能不断地吸取融化各家,在现实秩序和心灵生活中构成稳定系统。由于有这种稳定的反馈系统适应环境,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的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中国科举大事记

朝代概况
隋朝606年,科举制产生。整个隋朝,举行了五次考试,中举者总共十余人
唐朝唐高宗时期(653年)颁《五经正义》于天下,令每年明经依此考试;武则天时(702年)设武举,由兵部主持
宋朝992年,糊名考校(盖住考生姓名来改卷)成为定制;1015年,始置誊录院,令封印官封试卷后,由书吏誊抄为录本。1124年,礼部试进士一万五千人,徽宗特令增百人额
明朝明太祖令“专取四子书命题试士”;明宣宗时始分南北中卷取士;明成化年间(1487年),八股文定型
清朝光绪年间(1905年)七月,废科举,广设新式学堂

——据翟国璋主编《中国科举辞典》整理

材料三   平遥文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平遥文庙的历代修建扩建,都力求最大限度地达到左右对称。平遥文庙的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掩映相称,内部陈列有大量礼器和祭器,历代对从祀者都有严格的等次排位。其中的“明伦堂”是文庙学宫的主要教学之处,也是施行儒学教育的重要场所,“明伦”取“存天时,明人伦”之意。

——据柳雯《中国文庙文化遗产价值及利用研究》等整理


(1)材料一认为儒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以荀子思想、宋明理学为例加以说明。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演变的趋势。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平遥古城和平遥文庙为例,简述这些建筑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文化内涵及观念。
8 . 请为下列一组诗文确定一个主题
·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A.选官方式的演变B.诗歌风格的发展
C.“重文轻武”的形成D.宗法观念的瓦解
2022-01-12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融合胡汉等多个民族,墓志的形制和文体逐渐定型。官绅墓葬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B.多民族国家逐渐淡化了族群差异
C.藩镇割据削弱了世代荫袭的家族D.唐代修谱牒以提高门阀士族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与唐朝相比,宋人已无士庶之别。自宋仁宗始,社会上逐渐把品官之家称为"官户",但与过去的士族相比其社会地位并不稳定,很难世代为官,而大量普通士人则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户"身份。这一现象
A.根本原因是宋朝政治制度改变B.导致国家无法控制基层社会
C.反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快D.说明宋朝科举制度已趋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