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这个制度是一个利器,削平了士族的残余,保证了官僚群体的不断更新,也保证国家编户齐民的稳定"。该制度
A.以德才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耕读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以前的耕读者成分简单,主要是隐逸之士和学生,且数量有限;宋代耕读理念形成并发展为广大的士人行为,扩展为普通的农家行为。这一变化
A.说明儒学正统地位日益巩固B.提升了宋代官员的政治素养
C.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产生D.有助于增强阶层的流动性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唐朝,安徽泾县的毛笔制作业有了专业制笔作坊,因为宣笔品质优秀,适宜书写,广受文人墨客喜爱,所以风行于世,笔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泾县成为全国制笔中心和主要产地。这一现象出现
A.说明泾县的制笔量居全国之首B.体现政府扶持民间手工业发展
C.反映民间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D.得益于当时科举制度的推动
2021-04-20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分班选科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反映了唐玄完开元年间的官员考核制度(流外官是指唐时充任各衙门的具体办事人员),据此可知,该制度
唐代流外官的四等考第
等第资格
1、上清谨勤公,勘当明审
2、中居官不怠,执事无私
3、下不勤其职,数有衍犯
4、下下背公向私,贪浊有状
A.由专门考核机构负责执行B.考核标准非常全面客观
C.注重官员实际工作表现D.具有浓厚的道德判断色彩
5 . 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在曹操当时,采行九品中正制而有效于一时,但此后此制度墨守不变,毛病丛出,后来人便只怪九品中正制不好,其实这也有些冤枉……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九品中正制无法选出实用的人才B.九品中正制的施行直接有利于门第
C.认识九品中正制应考察历史变化D.研究九品中正制只能参照最终结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阅读下表,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北宋宰辅家世比较(宋太祖-钦宗)167年153人
名族及贵胄中等家庭寒族未能确定者
人数2553669
占比17%34.7%42.3%6%

A.宰辅地位空前重要B.阶层流动明显增强
C.士族地位日益没落D.相权在分散中下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读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表,该表反应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是
时期选官制度选择标准选择方式
西周世卿世禄制血缘世袭
战国—汉初军功爵制度军功立军功
汉武帝以后察举制德才地方举荐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初期才舱门第并重
后期重门第
品评官评定
隋唐以来科举制考试成绩或才学考试
①选拔标准:由血缘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
②选拔方式:由世袭军功地方举荐到考试选拔
③选拔原则:由客观公正逐渐向主观随意发展
④选官基础:官员队伍逐渐扩大素质不断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 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历程。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时间选官制度
A战国察举制
B西汉世卿世禄制
C隋唐科举制
D宋代九品中正制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九品中正制创立于公元 220 年。史书有载,阮简因服丧食肉“以致清议,废顿几三十年”。陈朝吏部尚书姚察便说 :“观夫二汉求贤,率先经术 ;近世取人,多由文史。”由此可见,九品中正制(     
A.参考才干、品德做“状”B.形成任人唯亲的小集团
C.阻塞了庶族的上进之路D.保证了官僚清正和才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朝时期科举出身的官员占总官员数的15%,北宋时期这一比例占到40%;晚唐时期69%的高官出身世家大族或官宦世家,北宋时期这一比例只有19%。上述变化说明
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B.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C.理学兴起完善科举D.中央官制发生变化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