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汉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掌考课、监察、弹劾百官的权力。汉武帝时,设丞相司直,协助丞相纠察百官的不法行为。这说明汉代
A.中枢权力结构混乱B.行政职责分工合作
C.廉政建设不断加强D.监察体制日趋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汉武帝时期,设刺史,刺史“秩六百石”,其主要职能是监察地方官员。《汉书》中有宣帝时期的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益州刺史王尊“怀来徼外”等的记载。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贾琮临危受命为交阶刺史,根据当地实情,招抚流民安居定业,免除徭役,诛杀大害,选用官吏。这可用来说明汉代(       
A.国家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B.刺史监察权逐步异化
C.中央与地方矛盾逐步缓和D.刺史的权力逐渐减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清人赵冀曾评价古代某官职说过:“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下面关于该官职说法正确的是
A.使皇权达到顶峰B.是帮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C.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D.参与国家政治中枢决策
2021-05-27更新 | 203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02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一千石的郡国守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
A.意在防范监察官员独断专权B.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
C.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
2020-12-17更新 | 279次组卷 | 32卷引用:百校联盟2018届TOP20四月联考全国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宋仁宗此举
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
2019-12-26更新 | 477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下自测考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古代中国注重监察制的推行,特别是汉代的《刺史六条问事》、唐代的《巡察六条》、元朝的《设立宪台格例》等都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监察法规。这些法规
A.注重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B.有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
C.使监察活动处于行政的中心D.有效防止了地方分裂割据

7 . 有学者认为:唐代社会之所以能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政治制度的高度自我完善机能是个重要原因,这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以唐朝的政治制度有关史实说一说你的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关于监察官的选任,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唐代选任权多由宰相掌握,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明代由都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监察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政治清明
B.折射出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C.监察官选任和选官制度保持同步
D.对当今健全监察制度有重要借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汉武帝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把全国除了三辅(京兆、冯翊、扶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和弘农以外的地区分成了13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最主要的作用是
A.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B.减少地方官的腐败
C.打击地方豪强势力D.加强中央集权
10 . 宋代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台长,宰相亲戚和由宰相推荐任用的官吏不得为台长。习惯上,御史中丞弹劾宰相,宰相必须辞职,由副相升任宰相,御史中丞则得以进身为执政。宋代此举旨在
A.提高行政效率B.提升御史台职权
C.加强中央集权D.防止权臣的专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