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著《春秋决事比》,首次提出春秋决狱的审判方式,即当某一案件的审判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时,法官可以援引儒家经典中的思想来审判。而且在审判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论心定罪”,也就是重点分析行为人的犯罪动机。书中有案例如下:甲的父亲乙与丙斗殴,丙用刀刺乙,甲随即用木棍打丙,不幸误伤了自己的父亲乙。

有关此案的审判,董仲舒认为,父子是天地间最亲密的,看到父亲在和别人斗殴,没有不着急的。甲本意是拿着棍子帮父亲打丙,是为了救父亲。甲的行为并不是法律规定的殴打父亲情节,因此不应受到处罚。

——摘编自宋伟哲《西汉硕儒董仲舒的法律智慧》

拿破仑统治下的欧洲工业革命一个解决“社会问题”的答案美洲属于美洲人用德意志的品质让世界健康二十世纪的“灾难之母”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二   1649年,克伦威尔等下议员之所以选择公开审判查理一世的程序,不仅仅是为了遵守普通法传统、防止未来的暴政,更是为了让全世界见证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审判查理一世的庭审节录:国王查理一世:“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这是古老的、合法的世袭权力,我绝不会违背这项托付的。我也不会对新的非法权威作出回应,这违背了上帝对我的托付:所以你要先告诉我你们的权力来源,否则我无可奉告。”法官布拉德肖:“法庭现在以英国人民的名义要你答复,因为英国人民把你选为国王的。……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即位宣誓就意味着契约的开始履行。当然,先生,这一约束是相互的,你是他们忠实的君主,他们是你忠实的国民”。

——摘编自杰弗里·罗伯逊《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判甲罪名不成立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春秋决狱”反映出汉代法律怎样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后世法律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查理一世和布拉德肖的观念冲突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审判查理一世的背景及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人最早发明了这种政治制度,它既可以有效的治理人群,又可以对政府权利加以限制,英国是世界上最老资格的宪政国家,英国的宪政经验是最具示范意义的。

——钱乘旦《英国式道路》

材料二   在和英国打的时候,十三个邦(州)联合起来,等到把英国打败后,各自还是分散治理。1777年召开的“大陆会议”,通过了《联邦条款》,宣布结成“永久性的同盟”,名称叫“美利坚联邦”(即:美利坚合从国)。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夏杂,有些人就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这个联邦。于是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会议”。

——资中筠《美国十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与美国的政治创举,简要分析各自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政治体制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3)有人说美国的政治制度比英国的先进,请谈谈你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关于中国古代内阁制与英国近代责任内阁制的比较,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背景不同,中国是封建专制制度,英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性质不同,中国是侍从、顾问机构,英国是行政机构
C.产生方式不同,中国内阁首辅由皇帝任命,英国内阁首相由贵族任命
D.影响不同,中国加强了皇权,英国促进了政治民主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英国议会改革极大推动英国政治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18世纪中期,掌握政权的辉格党左翼主张议会改革,成为议会中的反对派,并发表了选举制度改革计划。19世纪初期,资产阶级激进派又活跃起来,议会改革的高潮又一次兴起。I829年,伯明翰工业家组成以阿特伍德为首的伯明翰政治同盟。此后,类似组织在其他城市相继成立,议会改革是这些组织活动的主要目标。他们还宣布同工人联合,竭力争取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支持。在群众的压力下,1830年重新上台掌权的辉格党人表示赞成改革,提出《议会改革法案》,1832年6月被议会通过,并经国王批准生效。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改革法把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至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上涨至3.3%.中等阶级的多数虽然还不掌权,但是获得了选举权。改革前,出现竞争的选区比例最高的是1826年为36%,最低的1812年仅有23%,改革后,最高的1832年为74%,最低的1847年也达到47%.经过改革,政党制度的现代化快速发展,政党的活动范围开始向全国而不再像过去以议会为中心。尽管改革法案对日益壮大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做出了让步,但是土地贵族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即使是时新兴社会阶层的让步,也是竭力限制其影响,使其处于旧统治阶层的控制之下。

——摘编自方家、张士昌《迈向大众民主——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探析》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议会改革运动的特点及其背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832年议会改革的“民主性”。(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280字左右)

5 . 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以下二个历史片段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片段一: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以上材料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2)该文件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3)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为什么?

片段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方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4)以上材料出自哪年的哪一文件?该文件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5)以英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2019-10-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当下院议长单腿跪下,向国王呈上议会所草拟的圣谕,让他再到议会去宣读时,他呈上的实际是内阁制定的国情咨文,政府只是借国王之口向全国发表施政纲领而已。”这一现象反映出英国
A.国王逐渐丧失其立法和行政权力
B.下院议长代替国王成为最高统治者
C.形成了以内阁为核心的行政体制
D.在新背景下协调了传统与变革问题

7 .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现代政治制度的滥筋,其“四大文明”(代议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不但为世界政治文明做出了贡献,其渐进式政治改革模式更是确保了英国三百多年的和谐发展。……《权利法案》前的暴力革命为近代英国宪政改革奠定基础。……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英国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的企业主和中产阶级取得更多议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经济迅速发展。……1969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岁的公民,依法均享有选举权。至此,英国自由、平等的普选制才真正确立起来。

——摘编自阁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尽管宪法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暴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速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

——摘编自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英国宪政的发展历程,并说明英国宪政发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宪政运动兴起的背景,并分析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主要因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还不是完整意义的民主制,上院成员主要是贵族,下院的选举有严格的财产限制.选区布局也不合理。早在18世纪后期,英国就出现了要求改革议会制度的激进主义运动;进入19世纪,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壮大,进一步推动了改革运动发展。1832年,迫于强大的社会压力,反对改革的贵族势力只好让步,辉格党提出的改革法案最终获得通过,改革的内容包括降低选举资格和调整选区两个方面的内容。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通过的历史背景。
2019-07-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权利法案》和德意志帝国《帝国宪法》相关条文比较

《权利法案》(1689年颁布)《帝国宪法》(1871年颁布)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为深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国王)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联邦议会的主席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分别指法律文献颁布的背景。
(2)两个法律文献对君主和议会权力的规定,各自体现了什么特点?

材料二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高校入学考试内容千差万别,中学无法适应。在这种情况下,1926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推出了学业性向测验(SAT),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1950年,林奎斯特教授认为SAT不利于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认真学习,他另起炉灶,创立了美国高校测验(ACT),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1960年,ACT正式作为一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被高校使用。当今,SAT和ACT是美国最重要的两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

——摘编自康乃美等《中外考试比较》


(3)根据材料二,分别说明SAT和ACT设立的初衷,指出二者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由何种政治制度决定的。
2018-12-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和国家学说的倡兴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民族与国家的内忧外患更甚,人们强烈要求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中国.但是,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使得当时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注意中国发展中应当避免的问题.于是在“救亡”与“救国的相互推进中,时人有一个对西方民族国家思想和西万文化正反两面性的认识深化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出在国家与民族认同问题上逐步具有的中国特特色的认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民族国家的重建途径,创造性地提出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的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新的一致性.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到19世纪前期,民族主义在西欧、北美取得了辉煌胜利,并为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奠定了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欧美各国原有的民族国家内的市场已容纳不下急速膨胀的生产力.于是,这些国家利用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结,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打着“传播文明”和为本民族“谋福利”的旗号,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建立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摘编自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2019-04-05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大余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