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8 道试题
1 . 孙中山曾说过:“谓袁不可信,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为恶,而基础已经远不止如前,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对上述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A.将建立共和制度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
B.认识到唤醒民众的重要性,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利用袁世凯推翻清王朝,走民主共和的道路
D.认为民族革命任务已完成,准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020-08-22更新 | 91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北洋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
时间外交活动结果
1917年一战期间,北洋政府声明废除与德、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执行
1919年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失败
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再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达成部分目标
1924年中苏签订《中苏协定》,规定了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内容苏联未认真执行
1925年北洋政府向国联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案,开展废约外交失败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北洋政府
A.开启了中国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
B.努力通过外交维护国家利益
C.盲目追随欧美国家外交立场
D.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2019-06-04更新 | 2398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7年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有5名代表,其中“14人从事土地投机,24人从事高利活动,11人从事制造商业和造船业,40人为债持有者,15人为奴隶主……他们代表了各自不同的利益集国(或群体),分别来自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经过4个月的闭门会议和激烈争论,最终还是达成了妥协”。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临时约法》的制定机关参议院代表的广泛程度却颇为不同:参议院到院议员人数为49人,其中同盟会员占38人,占比为77.55%;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经历的为40人,占比为81.67%;42名已知出生年份的议员中,40岁以下的议员有37人,占比为88.10%,35岁以下的有30人,占比为71.43%(统计口径不同,数字会略有差异,但大抵如此)。

——摘编自陈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美国1787年宪法更进步吗》

材料三   1954年6月14日宪法草案公布后,全国人民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讨论。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全国人民参加讨论的人数共有1.5亿多人,在上海,全市627万人口中270万听到了有关宪法草案的报告,156万参加了宪法草案的讨论,提出了16.5万条意见和建议。以1954年3月25日起全国政协组织了17个座谈小组进行了讨论,共讨论40多天,今加者500多人,开会260次。各省市积极分子有8000多人参加了讨论,提出了2000多条意见。

——摘编自张扩振《协商民主视野下的1954年制宪一一基于1912年与1954年制宪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能够长时间被遵守的原因。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954年宪法两种协商民主制宪模式的异同及原因。
2019-05-30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河北省2019高考命题研究专家预测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一)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事件进程
1896年6月《苏报》创办于上海的公共租界。
1903年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章士钊大胆革新,使宣传革命的文章和报道逐渐成为《苏报》的主要内容。
1903年6月29日《苏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出了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章太炎在文中直呼光绪皇帝之名,认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
1909年6月30日清政府以《苏报》“悍谬横肆,为患不小”密谋各华领事“务将该馆立即封闭”。
1903年7月4日上海道袁树勋亲访英、美领事,密谋镇压因苏报案而起的学生运动。
1903年7月7日《苏报》被封,租界工部局逮捕了章太炎、邹容。章、邹在租界法庭上继续宣传革命,坚持斗争,蔑视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者的迫害。
1904年5月经过三次审理,租界法庭判章太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罚做苦力。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国重大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加以阐释。(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材料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阐释准确全面)
5 . 有学者评论:“共和之局,既成于北洋武人,然成因却是党人,然革命党在事实上不能立时居政治中心地位,而袁、段、冯、王诸巨头,又系前清达官,亦新亦旧之人,与当时新旧过渡时代尊官卑民之群众心理相吻合。故北洋为世所重,民党为俗所轻。”这一评价旨在说明
A.革命派迫于无奈而让位于北洋集团
B.国人并不具备实行民主共和的素质
C.辛亥革命没有铲除封建制度的根基
D.北洋集团起到稳定时局的历史作用
2019-05-20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秀全写了许多文章,如《幼学诗》《天父诗》等,在书中有如下一些言论:“我差尔主下凡做天王,他出一言是旨,是天命,尔等要遵守”,“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各王驾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摘编自《太平天国印书》

材料二   关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如下一些论述:清朝建立以来,反清活动在地下组织与秘密社会中保持着一定的活力,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正深深植根于这一传统中……西方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及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助推力。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孙中山指出:经庚子“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命风潮自此萌芽矣”。

孙中山认为,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

——摘编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礼大会上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宣扬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为“维护共和”所做的努力。
7 . 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薪,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数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

第三条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摘自《1787年宪法》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光荣革命至19世纪中期的具体事例说明英国是怎样进行政治制度创新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的进步之处。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是机械模仿还是超越?说明你的理由。
8 .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必然产物,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统治者逼出来的。伟大的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材料一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制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所反映的三个历史事件分别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是哪次重大历史事件的成果?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试全面评价该文件。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9 . 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揆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作者旨在强调
A.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
B.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
C.行政权有效的制约了立法权
D.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
2019-04-19更新 | 2328次组卷 | 5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博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最能体现这一制度特点的是
A.中华民国的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总统行使主要权力需经参议院同意
C.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和否决总统的提案
D.总统公布法律及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