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这一转变(       
A.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运动方向的引导
C.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剧增D.表明了列强对于社会剧变的强烈排斥
2023-04-06更新 | 1535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19年6-7月,已创立15年的《东方杂志》一反此前的保守立场,“顺应世界之潮流”,为未来的进步而工作。次年,该杂志开始刊登用白话文写的文章,介绍现代西方思想和知识。这一转变说明
A.五四爱国运动促进思想觉醒
B.白话文成为报刊的主流文体
C.民主科学激发新出版物诞生
D.新闻传媒引领社会政治变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以至国民革命时期,早期共产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纪念给予高度重视,实现了五四纪念的奠基,并以话语自觉不断赋予五四纪念以新的意义,形成一套纪念的体系,不仅传播了革命思想,还发挥出民众动员的效用。在五四纪念的起始阶段,已形成以政治、文化双重语义来阐释五四运动的共识,即以“爱国运动”“救国运动”指称“政治五四”,以“新文化运动”言说“文化五四”,这种双重语义合流交融态势影响并奠定了其后中国共产党五四纪念的基本底色。

1919年5月,陈独秀将五四运动视为“国民爱国自卫”和“觉悟”的体现,1919年10月,李大钊强调五四运动系“排斥侵略主义”,并不只是爱国运动,“实为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因此,激发青年热情,“复活五四精神,到民间去”,动员民众走社会改造之路,便成为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人纪念五四运动的“新意义”。

1925年4月,青年团中央在号召学生筹备五月纪念周活动时,将五四运动视为“中国近代民族运动的发端”,并提出“继续五四运动的精神,组织整顿学生会,反对反动思想与腐败教育,到劳动群众中去,参加民族解放运动”的口号。此后,“民族运动”“民族革命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等话语在五四纪念中渐趋火热。

——摘编自霍新宾《中国共产党早期五四纪念及其内在理路》


(1)据材料指出,与早期共产主义者相比,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运动的纪念有何新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并分析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3)1925年中国共产党对五四运动的纪念,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怎样的时代追求?据此概括五四精神的核心。
2022-01-23更新 | 27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23届高三8月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9年,有作者去函天津《益世报》,批判商家在国旗上贴“大减价”、“八五折”等字样;1922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先后多次通令实业厅和各地政府,禁止任何商号注册“国旗”商标。这都说明
A.群众爱国运动推动了国家现代化转型
B.社会政治变化激发维护国家尊严行动
C.民主共和观念普及促进民族国家复兴
D.实业救国思潮发展冲破传统经商理念
2021-07-01更新 | 542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南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备考金卷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19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之初,讲演团的演讲话题以生活常识和启蒙性的教育居多。两个月后,其讲演的报告涉及到“国民”“国家”“青岛”“爱国”“强权”等话题显著增加。这说明(  )
A.民众民主意识显著增强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C.民族危机影响时代主题D.马克思主义已传入中国
2021-03-19更新 | 429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们感到“仅有学界运动,其力实嫌薄弱”,“须要找一个共同奋斗的同盟军……于是一部分学生领袖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这一转变有利于
A.延续共和革命斗争B.开启社会革命洪流
C.促进文学革命发展D.迎来国民革命高潮
2021-01-29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23年12月,北京大学进行民意测验,其中一题为“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测验结果显示,59%的人认为俄国是中国之友,13%的人认为美国是中国之友。这表明当时
A.俄国革命道路为大部分中国人所认同
B.美国因“大萧条”加紧对华经济掠夺
C.苏俄新经济政策显示了巨大的吸引力
D.反帝的民族主义成为中国思想新趋势
8 . 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 )
A.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2020-12-29更新 | 517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全面启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下列有关“第二次历史巨变”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迎来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D.各革命阶级走向联合斗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周策纵先生在《五四运动》一书中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按下面3个系统来展开阐释与评价:自由主义者的观点一场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和传统派的批判一中国的一场灾难: 共产党的解释一在列宁的号召 下开展的一场反帝反封建运动。洪晓楠、董德福等大陆学者以及日本学者沟口雄三认为,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诠释存在着3种不同的五四话语系统:唯物史观派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五四革命的强势话语系统:自由主义西化派有关五启蒙的渐进的弱势话语系统;文化保守主义派构建的反五四话语系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就“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阐释”为主题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
2020-11-02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