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一一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B.共产党的早期组织陆续建立
C.上海是进步思想传播的前沿阵地D.先进人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
2 .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天良,誓为爱国之运动吾党欲改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

——《孙中山全集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1920年)

材料二   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五四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则比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广大和更觉悟。然而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进一步的发展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

——毛泽东《五四运动》(1939年)《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及其对孙中山的启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五四运动性质的认定及依据。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所具有的新特征。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具有这些新特征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又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材料描述的这一事件
A.起因于“二十一条”的签订B.推动北伐战争的兴起与发展
C.加速国家完成统一的进程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4 .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紧密相连,共同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平民绝对没有受到这种报纸上的文化运动的益处,他们虽稍听见一些“救国!救国!”的演说,什么德摩克拉西的思潮,什么解放改造的学说,都是知识阶级的专利品罢了。……中国不识字的人这样多,识字的人,又大半数是顽固的守旧党,言论的效力,能有多少?所以现在大家的社会改造运动,都注全力于言论界,多数还是埋头于口头、纸上,肤浅,直觉的著作。……(一些启蒙者)好务虚名,急功近利,(只为)搏得一个虚名。

——郑振铎《我们今后的社会改造运动》(1919年)

材料二随着李大钊从十月革命以来就不断组织和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和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中工人乃至农民广泛参与的反抗帝国主义和军阀专制的自觉斗争,也使得曾经幻想着通过思想文化改造实现和平富强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十月革命的确是“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全球性的政治危机和革命风潮使得一部分五四学者看到了启蒙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局限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最终接过了新文化运动以来启蒙主义所承担的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

——摘编自包大为《从启蒙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历史转向与内在动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2)五四运动突破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根据材料二,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转向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五四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深远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唤醒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附录一《改革起原》

材料二   在五四运动中起草《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罗家伦在当时便指出,“这次运动,是民族自决的精神。无论什么民族,都是不能压制的。可怜我们中国人,外受强国的压制,内受暴力的压制,已经奄奄无生气了。……这次学生不问政府,直接向公使团表示是中国民族对于自决第一声。这次运动是二重保险的民族自决运动”。“外争主权应用起来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其意义方法与“争取国家民族的独立自由平等”是一致的。

——李育民《“五四”与近代反帝理论的产生一一从排外到反帝的历史转折》

材料三   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定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因此,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

——傅吾康《一百年来的中国革命,1851-1949》

材料四   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面对外来侵略,国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社会原因和“乃渐惊起”的表现。
(2)指出材料四的观点,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杨念群在《五四的另一面》中指出:“把五四看作近代历史长程运动中的一个环节重新加以审视……把五四运动扩展到与清末变革和民初社会革命的前后长线关联中予以定位。”这一历史研究角度突出五四运动
A.重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B.是近代救亡图存的延续和发展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如图为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B.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
C.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
2020-08-01更新 | 1237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立足时代背景,认清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是客观领会和全面践行“五四精神”的前提。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说到五四精神时,意见并不很一致。这种不一致也涉及对五四运动范畴的认识及对五四运动所反映的历史本质的认识不一致等方面。如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只是单纯偶发的学生爱国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或其他任何因素完全无关。”(杨亮功《“五四”一甲子》,1979年)也有学者持与此相反的意见……认为应是从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刊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期间发生的文化思想变动和社会政治变动,是这两方面变动相互交叉推进的一段历程。(李长之《迎中国的文艺复兴》,1944年)……从这种认识出发,则对五四运动的价值取向,不仅有政治方面的,也有思想文化方面的……尽管人们对五四运动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因而对五四精神的认识也还不一致,在某些方面甚至大相径庭,但有一个基本点是有共识的,即五四运动是爱国的……爱国主义无疑是五四运动一面鲜艳的旗帜。

——萧超然《北京大学与近现代中国论五四精神与祖国统一》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归纳学者对五四运动认识分歧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史实,列举“五四运动是爱国的”论据。
(2)据材料,概括指出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及中国共产党成立间的关系。你认为哪一种关系符合客观历史?试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9 .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构成了近代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涵。其产生于近代这一外侵内腐、多灾多难的屈辱时代,也在这一时代喷涌激发、大放异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反对外国侵略,构成了近代爱国主义乐章的主旋律。反抗侵略的思想是极其丰富的。中国人民除在武力上进行抵抗以外,还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抗击。他们几乎把生活中各种活动都与反对外国侵略联系起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救国思想:“商务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洋务救国、民权救国、革命救国等等。”以“救时、保国、救世”命名的书刊、团体层出不穷。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

材料二   文化本是人类控制环境的工具,环境不同,文化自因之而异。及其兴起以后,因其能改造环境之故,愈使环境不同。人类遂在更不相同的环境中进化。其文化,自然也更不相同了。文化有传播的性质,这是毫无疑义的。此其原理,实因人类生而有求善之性,智与相爱之情仁。所以文化优的,常思推行其文化于文化相异之群,以冀改良其生活,共谋人类的幸福。其中固有自以为善而实不然的,强力推行,反致引起纠纷,甚或酿成大祸,宗教之传布,即其一例。……居中国而言中国,欲策将来的进步,自必先了解既往的情形。即以迎受外来的文化而论,亦必有其预备条件。不先明白自己的情形,是无从定其迎距的方针的。

——摘编自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绪论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方式,并举例说明。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爱国主义与近代中国文化的关系”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20-06-2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0届高三仿真训练历史试题
10 . 下面两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020-03-1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学业水平测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