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
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揭开了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
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
2019-03-13更新 | 299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6-2017学年广东省普宁市一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的出现主要源于
A.中国的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B.政府推行开明的文化政策
C.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
D.中国共产党的推动
2019-03-08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实验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李泽厚先生对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如下评述:“启蒙性的文化运动”与“救亡性的政治运动”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一拍即合”、“彼此支援”、“相碰撞而又同步”。遗憾的是,这种局面并没有延续多久,严峻的危亡局势和剧烈的现实斗争,迫使政治救亡全面压倒了思想启蒙。据此判断作者评述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
2019-01-30更新 | 1259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时练习
6 .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工人阶级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B.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C.它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19-01-30更新 | 6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广东省增城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
2019-01-30更新 | 1742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揭阳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B.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传播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2019-01-30更新 | 78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材料表明
A.手握重兵的军人积极表态
B.国民政府积极抗日的宣言
C.学生的爱国热情激荡全国
D.各路军阀对政府施加压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辛亥革命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五四运动所体现的“更新的时代烙印”是指
A.首次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由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领导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