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7年3月,中共在巴黎发表评论性文章认为,巴黎公社是“为国家民族之独立自由与幸福而斗争的绝顶英勇与绝顶忠诚的模范”,因此,“不能不使今日为中国独立自由与幸福而奋斗的一切爱国的中国人所纪念”。此举旨在(     
A.号召民众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调适策略应对中国时局的变化
C.推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023-03-23更新 | 240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派周恩来为代表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这标志着(       
A.中国局部抗日战争由此开始B.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2023-02-20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民国时期,清华大学的学者们克服重重困难,把大量书籍和珍贵实验设备迁到昆明;国立西南联大教授曾昭伦率领考察团前往大凉山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并写成《大凉山夷区考察记》;以上事件的时代背景是(     
A.民族战争促使文化教育机构转移B.知识分子投身“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南京国民政府引导西部地区开发D.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繁荣
2023-02-09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近代某一时期,“东西两部风俗得接触”,“不仅使一般人民知道全国风俗的不同,而且因相互观摩,而得接触和改良的利益”。这一时期应当是(     
A.国民革命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022-11-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山东抗日根据地在1939年间出版了《大众》半月刊、《大众日报》,成立了印刷厂,翻印了《统一战线》,《论持久战》《论新阶段》等重要理论书籍。这一系列举措(     
A.旨在解决战时的文化贫瘠局面B.壮大了反对国民党独裁的力量
C.有利于凝聚根据地的抗日力量D.完善了国民教育的制度和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七七事变前后,中国史学界开始变为特别重视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优秀遗产的发掘和弘扬,更强调中国历史和文化在世界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反映了
A.中国历史文化开始被世界重视B.抗战时期史学研究成就突出
C.史学界体现了学术的责任担当D.中国史学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2022-05-02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1927年以后,我们的工作重心放在乡村,在乡村积蓄力量,以乡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个历史已经完结。从现在起,进入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但是,城乡必须兼顾,绝不可以丢掉乡村。在城市工作中,“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于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便他们保持中立”。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中心任务。如果我们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地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下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站不住脚,就要失败。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史:1919~1949


提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料充分,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会战。此次会战
A.改变了日军作战的方向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标志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是国共合作抗战的成功典范
2022-02-22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周恩来出席大会并发表了讲话,高度赞扬文化界“不分思想,不分信仰的空前团结,象征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一定可以凝固的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表明
A.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开始占主导地位
B.中共重视开展文化统一战线工作
C.中日民族矛盾即将上升为主要矛盾
D.抗战已从防御阶段转入相持阶段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为华夏与四夷的交流提供了两大基础:其一是建设首都和修治驰道。秦吞并诸侯便将诸宫室仿造于咸阳,成为国家象征……秦始皇五次巡狩全国,修筑驰道,将四夷生活的区域与中原联系起来。其二是创立法制和设置机构。“云梦秦简”有属邦律专门调整归属秦朝的少数民族社会关系……在机构设置上,中央设典客官职,位列九卿,掌管异族归附事务;民族地方设道,“县有蛮夷曰道”。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进入新时期,“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一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

——摘编自唐勇《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材料二   1938年,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国内各个党派和各个阶级与各个民族的联合。针对敌人已经进行并加紧对中国的分裂活动,中国共产党强调要团结国内各民族,在共同抗日原则下,在各抗日根据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了许多不同级别的行政机构,使少数民族享有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治权利,取得了成功的效果。

——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材料三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摘编自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促进民族交融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共中央早期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探索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意义。
2022-01-2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