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毛泽东在1937年9月29日《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中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否只是限于国共两党呢?不是的……两个党仅是这个统一战线中的一部分。抗日统一战线是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这一论述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民性和广泛性B.中国抗日战争的态势被扭转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收效显著D.国共团结抗日精神日益凸显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城是古代中原王朝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处理古代世界一直无法彻底解决的欧亚内陆族群军事威胁的一种方案。……在世界近代史开启之初,明朝在具备强大实力的情况下,由于政权性格呈现“内向”特征,……对于海疆开拓甚为漠视,反而在北部陆疆、东部沿海大规模构建长城防御体系。明代中国这一做法,虽用较为经济的方式,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内政与边防、财政和军事之间的平衡,但从长期来看,并没有解决海陆边疆问题。在“南倭北虏”威胁之下,政府长期陷入财政危机与政权困境。

——摘编自赵现海《十字路口的长城》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修筑长城是历代王朝各项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以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近代以来,人们对长城的看法则经历了戏剧性转变。20年代末国内著名报刊《良友》写道“在现代物质竞争中,西方每占优势。……虽然中国建造长城时,美洲还没被发现,可惜今日长城老而无用了。”30年代初长城抗战爆发后,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下长城被赋予了新的“身体”,出现了人的长城,铁血的长城等观念。1935年田汉在《义勇军进行曲》写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意在重新唤起民众对于长城抗战的记忆。长城由此升华为一座更具精神意味的、新的长城。

——摘编自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修筑长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众对长城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对抗日战争历史进行文本挖掘分析。下面是出现较多的按时间排列的关键词:

东方会议、关东军、经济危机、九一八、中国共产党、赵一曼、华北事变、张学良、西安事变、卢沟桥、蒋介石、毛泽东、洛川会议、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南京大屠杀、以战养战、“三光”政策、细菌战、“慰安妇”、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陪都重庆、西南联大、《论持久战》、百团大战、地道战、“三三制”、陈嘉庚、远征军、中共七大等。

请从材料中选取三个关联密切的关键词,据此拟定论题,并结合中国抗日战争有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1938年4月,毛泽东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成立一周年纪念题词道:“青年是抗日战争的生力军,目前青年团体的任务是团结全国一切阶层的青年男女,大批的走上抗日战争的战场去,充实正规军的战斗力,发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在后方的青年人,也是一切为着战争的胜利而工作的。”毛泽东的这一题词(     
A.意在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说明青年学生是抗日的主力军
C.推动了全面抗战路线的确立D.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023-02-2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对此,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三天,台北市民“鸣锣罢市”,集会抗议割台,宣布饷银不准运出,制造局不准停工,台湾税收要全部留作抗日之用。一批台湾爱国官绅也纷纷上书清政府,反对割台。1895年5月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摘编自李艾丽《从反割台斗争看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

材料二: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是抗日战争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实现全民族统一抗日的重要会议,1937年国共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达成。毛泽东指出即便是统一抗日也要坚持独立自主,要保证共产党队伍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要独立。相对于国民党提出的“逸胜论”,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国情的《论持久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组织发动了包括淞沪会战在内的20余次大规模战役,实现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目的;共产党在敌后发动群众联合抗日,并开展游击战收复失地。

——摘编自陈春好《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特点及体现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7年8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国防会议上,一致通过“持久消耗战略"作为中国抗战的战略指导方针,即“一面消耗敌人,一面培养国力……争取最后胜利”。同年11月,毛泽东指出:“坚持华北游击战争……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发动群众……实现全面抗战之新局面。”据此可知,国共两党的抗战策略(     
A.彻底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需求D.扭转了正面战场不利局面
7 . 1941年2月,新四军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阜宁县参议会召开,推选前国民党阜宁县党部书记长计雨亭为参议长,进步士绅杨芷江、开明地主庞友兰、商会会长王冀英为副参议长。这些措施
A.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原则B.扩大了中共的阶级基础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挫败了日伪军的“扫荡”
2022-06-05更新 | 612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横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标语是一种有力的宣传手段。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使用过“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保卫祖国流血”、“坚持抗战,反对投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等标语。这些标语
A.全面展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直接推动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C.可用于研究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
D.反映了中共坚持抗战的政治立场
9 . 1941年6月15日,晋察冀边区首次在华北敌后开展民主选举运动。在这次民主大选中,晋察冀边区各地参选民众占选民总数的80%以上,中心区则达90%以上,游击区也达70%以上,其中妇女参选者达83.6%.这次选举
A.实现了男女政治地位平等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D.推动了边区民主政权建设
2022-01-18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次会战中的一个历史事件,电影《八佰》就反映了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艰苦抗日的缩影。下列对该次会战评价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
C.呈现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特征D.体现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合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