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险峻的山川和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使四川在很多时候能够相对减缓中原乱时的破坏。成都平原始终保持了中国最重要粮仓的地位,甚至有人说“蜀多生五谷,弃之如粪土”。“蜀以锦擅名天下”,造纸业从唐代开始兴盛,两宋时期成都成为全国印刷业中心,纸币“交子”也出现在成都。四川的井盐业与矿冶及金属制造业也有悠久的历史,清代末期四川井灶大开,产盐达到了五亿斤以上。四川主要交通线交汇点所在的成都,自秦汉以来已经成为西南地区工商业中心,唐代有“扬一益二”之谚。四川在历史上曾多次作为进行统一战争的基地,多次作为中原人士躲避战乱、逃荒就食之处,而且四川的钱粮不断外运以接济其他地区。四川是西部南北交通的孔道,又是西南少数民族和汉族交往融合的地方,成为推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经济进步的重要基地。

——整理自刘方健、彭通湖《古代四川经济区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在全面抗战时期,四川逐渐成了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四川人民组织了各种救亡团体,创办了宣传抗日的刊物,仅成都地区进步报刊就有330余种。四川接纳了部分沦陷区的大学,这些大学在民族危难之际,克服重重困难,为抗战输送了许多人才。当时,四川担负着全国财政支出的50%,粮食的1/3,近50万人次民工服务于战争,积极开展献金运动和献飞机运动,合川县人民捐“合川号”战机4架。1944年,四川有工厂2382家,与国防工业有关的占60%以上,承担了巨额军工生产任务,从而保证了抗战的需要。1935-1940年,四川各族民工协同努力,兴建了川黔、川陕、川鄂、川滇公路,新修了30多个机场,川藏同胞肩挑背扛坚守川藏国际运输线,有力支援了前线抗战。川军抗日总动员约350万人,伤亡共计64万余人,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川军的牺牲相当大,抗日卫国之功,殊不可没。”四川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这一伟大历史功绩必将永远镌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丰碑上。

——整理自周小粒、李鸿生《四川人民在抗战中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四川经济区的历史地位,并概括其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四川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作出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2023-02-25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遂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暨下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末民初,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其特征有: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第二阶段,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第三阶段,“九一八”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其特征为: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个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结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郑大华《“民族主义”、“近代民族主义”及思想渊源》

材料二   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法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

——罗富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第三阶段的新发展。简述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并说明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国家观念的认识。
2023-02-2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是西方列强和中国的封建势力。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又是什么?
(2)为了完成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中国社会各阶层不断抗争与探索,请列举至少6个事件。
(3)以上抗争与探索的事件中,你对哪个事件评价较高? 请说明理由。
2023-02-1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学习完抗日战争后,某同学制作了一份知识清单:

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狂妄企图;
忻口会战,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
武汉会战,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最终取得会战的胜利;

材料二   左权将军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1942年)

……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校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今年没有种花,也很少打球……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1)材料一知识清单中将这些史事归为一类的角度是什么?请采用一个与之对的新角度,并为“清单”补充一条史事。
(2)材料二中“生活则校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说明抗日根据地遇到了什么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从左权将军身上可以学习到哪些精神?
2023-02-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王朝。它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它的高度文明影响了日本、朝鲜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国家。

材料二   一战中,中国仅仅是“象征性”参战,国际实力对比发生根本改变的是欧美,在这期间及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没有明显的变化。

材料三   二战中,中国全程参与,家牢地牵制住了日军的陆军主力,所以盟国空前重视中国,甚至不惜从喜马拉雅山脉开辟航空线的方法补给中国。二战后,中国也终于得以跻身世界五大国之一,完成了旧中国的涅盘,但所谓的大国地位仍然只是形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例唐朝领先世界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中国国际地位没有明显变化”的典型表现。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比较唐朝和二战时中国地位的不同。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对中国大国地位的说法。
2023-02-1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 年5月,《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下为其发表的部分文章。

1941年7月29日,刊登《触目惊心之敌寇暴行》。

1942年4月30日,刊登边区农业劳模吴满有“连年开荒,收粮特多”的新闻和《边区农民向吴满有看齐》的社论。

1942年至1944 年期间,刊登《晋察寞子弟兵毁坦克二辆》《晋察冀军区发言人谈北岳区反“扫荡”胜利过程》等报道。

1943年4月17日,刊发《中华民族人种的由来》。

1943年7月11日,刊发《全体人民动员起来,把敢于向边区进攻的反动派打出去!》。

——许加彪《以笔为刀的红色基因:延安<解放日报>的开展社会动员》等


(1)分析说明《解放日报》刊发上述内容的意图。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45年《解放日报》重点报道的两条内容。
2023-02-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明同学对南京这座城市很感兴趣,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他首先搜索到下列几张图片。




(1)请将以上四幅图片与其名称相匹。(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①图一: __________ ②图二:_____________
③图三:___________   ④图四:_____________
A.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B.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C.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时合影 D.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在对事件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小明继续进行史料的搜集,又找到了如下文字史料。

材料A: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 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2019年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B: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 西藏、青海。

材料C: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 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材料D:在与一个在组织、训练和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敌军的战争中坚持了八年,这 一顽强抵抗对于反轴心国的整个盟军的战争努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美】易劳逸:《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


(2)请将四个材料与上述图片中的历史事件相匹配。(填涂材料序号)
①图一:材料____   ②图二:材料_______
③图三:材料_____ ④图四:材料________
(3)小明发现以上四则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你认为应该如何分?并说明理由。
(4)同样是对国民党的评价,材料 A 和材料 D 态度有何不同?试分析其原因?
2023-02-0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光华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封锁中国沿海,云南省主席龙云建议即刻修筑滇缅公路以接受外援,这一建议得到了蒋介石的完全赞同。云南沿线各县行政长官亲督施工,彝、汉等十个民族“每天出勤不下数十万人轮班昼夜赶修”,他们自带口粮,风餐露宿,没有机械施工,全凭双手和血汗修筑,最后死亡民工达3000多人。19388月,滇缅公路修通。美驻华大使詹森在考察后发表谈话:“滇缅公路选线适当……此次中国政府能于短期内完成此艰巨工程,此种果敢毅力与精神,实令人钦佩。”通车三年中,运输外援战略物资22.15万吨,装备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中国的矿产品等通过滇缅公路运到仰光,销往东南亚、英国等,获得了不少外汇。滇缅公路被誉为“抗战输血管”“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交通大动脉”。滇缅公路开通后,国际运输量大增,促成了云南汽车运输业、修理业的发展,云南逐渐成为大西南的经济、文化和交通运输的枢纽。

——摘编自程利《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滇缅公路能在最短时间内修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9 . 国歌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标志之一。《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的命运反映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波澜与曲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上映,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比电影更为成功,通过广播电台、唱片等载体被更多人熟知,并广为传唱。

1939年
国民党国际宣传处,称《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最流行的抗战歌曲”。在政府的推动下,中国歌咏或合唱团体也在重要的国际场合演唱《义勇军进行曲》,这类歌唱活动与国际援华活动联系紧密。

1944年
美国、苏联、印度、法国等国将《义勇军进行曲》编制乐谱、灌制唱片,广受欢迎。由此,宣扬国族救亡意识的《义勇军进行曲》便具有了一定国际主义的意味,并融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洪流之中。

1948年
国民政府内政部将《义勇军进行曲》列入“禁止广播不良歌曲”清单。中共东北音乐工作团编选《群众歌曲选》,以反帝反封建为主旨,抨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以及帝国主义的侵略,《义勇军进行曲》被排在首位。

材料二《义勇军进行曲》能够被广泛传唱得益于其“曲与词牢固的吻合”“坚决果断的节奏”以及“流利易唱的曲调”。歌词也蕴含了工农大众反对压迫的精神意涵,与工农联盟的政权性质相吻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寥寥无几,加上国内经济恢复困难,选用《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亦有居安思危之意。

—以上均摘编自夏静《在政党与国家之间<义勇军进行曲>接受史》


(1)据材料一,概括《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战时期与抗战胜利后两个阶段不同的命运。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抗战时与抗战后《义勇军进行曲》不同命运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原因。
2023-01-14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当时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奋斗目标。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的原因。

材料二


——摘编自应星、荣思恒《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


(2)根据材料,指出其所反映的中共革命活动的地理特征。结合这一特征,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论证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01-0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期高一上学期期末综合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