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3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   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轧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文昌当地手工纺织业破产的原因。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019-07-1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三中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经营方式;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阶段过渡。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二   当黄河岸边柳树荫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啥奏着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已经响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近代前夜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与西欧不同,中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从来没有出现贸易立国的时期,尽管很早就有与海外的商业往来,却没有成长为推动新兴经济部门的发展并动摇旧经济结构的力量。古代海外贸易的基础及主要内容是丝绵织品及各种土特产。中国在这方面是有有利条件的,宋元至明初海外的贸易往来规模也相当可观然而中国终究由于缺乏内部市场机制的驱动,商业化的海外贸易活动也达不到应有的高度。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我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材料二中“悠闲的田园慢板”反映的是中国怎样的生产模式?西方“全新的时代”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叶以后中国海外贸易衰落的原因。
2019-05-1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白银货币化,使货币摆脱了几千年来依赖于国家权力来缓解财政困难的状况。白银货币化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国家无法象印纸钞时那样轻易地把大批社会财富聚于自己控制之下。正是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和白银在民间的普遍使用,才对朝廷所长期坚守的钱钞货币体系构成致命冲击。实际上,白银货币化冲垮了钱钞本位而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摄取社会财富的难度和成本,中央集权专制的国家经济权力由此受到严重削弱。更进一步地,白银是民间自由贸易的象征。

——陈昆《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

材料二:国民政府财政部于1935年11月3日正式宣布实施法币改革。币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明显的。它不仅迅速化解了金融危机,而且通过加大货币流量的办法,使原本不断下跌的物价得以迅速回升,重新刺激了工、农、商各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渐趋繁荣。它改变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大量使用笨重且不统一的金属货币的习惯,不仅顺应了历史潮流,也便利了商品交换,同样对经济生活益处极大。而废除银本位制,实行白银国有,卖银换汇,稳定法币汇价和金融行市,也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法币改革,国民政府将全国存银1/3以上统统收归国库,不仅有力地保证了法币的发行,而且也极大地促成了汇价的稳定。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的货币变化背景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的原因和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货币发行使用的因素。
2019-04-1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高一(文)下学期阶段性测试(4月) 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的欧洲对统称为“印度货”的中国商品怀有极大的兴趣,逐步富裕起来的市民阶层以及艺术品收藏家们,愿意出高价购买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无论是葡萄牙还是西班牙、荷兰,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地位,为了弥补这种逆差,不得不支付硬通货——白银。因此,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有学者戏称这种结构性贸易逆差为“商业上的纳贡”。

——摘编自樊树志《明史讲稿》

材料二   中国白银流通量不仅在16世纪期间迅速增加,而且在清代乃至在1820年左右仍然继续增长。……16—17世纪,白银普及适逢东亚海域的海运(商业及海盗)大发展,也正值市镇和城市活动勃兴。某些手工技艺(特别是织布、瓷器和印刷)臻于完善,这使得中国经过17世纪中叶的衰退之后,能稳当实现自己作为奢侈品出口大国的使命。正是在经济发展、城市振兴的背景下,近代欧洲的首批冒险者到东亚海域上来了,首先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17世纪初又来了荷兰人。这一现象对东亚原无太大影响,因为这些新来者无非是进入远东的商业流通网,并利用这一地区的繁荣局面。但此现象也已预示未来的光景。多亏了他们,中国才获得欧洲和美洲的第一批物品:效率更大的火器、甘薯、花生、烟草、玉米以及借墨西哥大帆船自马尼拉运到远东的银锭。除此之外,还有在精神生活方面显示的并于17世纪确定下来的新方向,其次是自1600年左右起与欧洲科学、技术、宗教的初期接触。人们或许会认为,这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和东亚近代时期的开端。

——摘编自(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7世纪中国白银流通量迅速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6—17世纪中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对各自产生的影响。
2019-06-25更新 | 401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蛟河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测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明清《农政全书》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的应用。……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同一时候,美国对新技术的态度则完全相反。

美国在这时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地注意基础科学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集聚了力量。……在一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了这一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

——根据《世界经济运动轨迹探索》等改编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美国对新一轮“科技创新”的不同态度或对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美国“科技创新”的两例突出事例。

材料三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出现重大调整,由以欧美为中心向北美、东亚、欧盟“三足鼎立”的方向加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新兴经济体崛起,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科技创新力量对比悄然发生变化,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从2001年到2011年,美国研发投入占全球比重由37%下降到30%,欧洲从26%下降到22%。虽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目前在科技创新上仍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但优势正逐渐缩小,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科技创新的活化地带,在全球科技创新“蛋糕”中所占份额持续增长,对世界科技创新的贡献率也快速上升。

——白春礼《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其出现的背景。
2019-06-2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热身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冶铸、纺织、造船、陶瓷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宋政府修整了由内地到西北的道路,对京师到四川、京师到广州的道路也经常进行维修和改善.991年汴河决口,宋太宗亲自到决口处指挥修复,南宋也对修治运河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宋代商业流通活跃,与辽、夏、金等有合法的贸易称为“互市”,通过榷场进行,也有相当规模的走私贸易。宋代始终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宋代通过海上与外洋的贸易比唐代有明显的扩大,与宋代有海上贸易往来的国家或地区多达60个以上。

材料二: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大不列颠)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的特点以及促进英国形成当时这一对外贸易情形的背景。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影响角度指出宋朝海上贸易与英国海上贸易的不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程认为,“乾坤,天地也,万物乌有出天地之外者乎”?宋人认为,人在社会中要守“人伦”,在自然界中要循“物理”。既然人与天地万物具有同样的特性,那么人类社会中的伦理道德规范自然也适用于天地万物。宋代的君主也表示要与匝时布政”,“达天地之和”,使鸟兽虫鱼万物,“宜各安于物性”。宋制规定:“伐毁树木、稼墙者,唯盗论”。宋初,朝廷即设立了虞部,担负山泽苑囿的环境保护。在地方州县,环境保护与利用之事则主要由通判或县尽兼理。

——摘编自张全明《两宋生态环境变迁史》

材料二   唐至五代吴越,太湖地区形成以塘、浦为四界的扦田,同时在沿江沿海和高低分界处,皆设堰闸以控制蓄泄。宋初,农户为自己方便,多有破坏扦堤的现象,原来的大扦逐渐被分割成小扦。北宋前期对围垦湖荡管理较严,政和年间,为增加政府收入,鼓励围垦湖滩低地,筑堤围田进展迅速。宋室南渡以后,北人“云集二浙,百倍常时”。围垦的地点主要向低下的湖荡地区拓展,浙西围垦掀起热潮,“围田相望,皆千百亩”。嘉定年间,湖州境内“修筑堤岸,变草荡为新田者凡十万亩”。朝廷曾多次下诏禁止围田,但难以禁止。政府为安置流民等原因,也时禁时围。这样,许多湖泊缩小或消失,河道变窄,多地农田“涝则水增益不已,旱则无灌溉之利”。

——摘编自张芳《太湖地区古代扦田的发展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生态保护思想及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太湖地区围垦开发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太湖地区围垦开发的启示
2019-05-0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练习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材料二   海南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   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轧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李斯的经济思想和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产生的条件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文昌当地手工纺织业破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列举这类企业产生的时间和背景。
2019-05-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商人按经营类别分属不同的“行”(行会),行会作为政府助手,发挥着控制和管理商人的作用。明代,远离故土经商的人越来越多,需要把同乡人团结起来互相帮助,于是,除了原有的“行”以外,又出现了以血缘和乡谊为纽带的商帮、会馆。有的富商大贾通过这些商人组织的号召力与官僚分庭抗礼,一个商帮往往是一方经济势力的代表,他们的活动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

——摘编自《试论我国封建社会商业行会的不同特点》

材料二   1900年,清商务大臣盛宣怀提出:要“效法西欧,振起商战……尤以创设商会为入手要端。”1904年,商部上奏清廷:“纵览东西诸国,交通互市,殆莫不以商战至富强。而揆厥(揣摩)由来,实皆得力于商会。”成立商会能够“通商情、保商利。”根据商部的意见,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等文件,成为商会成立的法律依据。到1906年,我国各地已建立商会、商务总会110个,逐渐成为各地区商人的组织。

——摘自《商会的历史演变》

材料三   到1988年,全国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成为国营、集体、私营、“三资”等各类工商企业携手发展的社团组织。各地工商联参加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积极进言建议。同时,并积极反映并参与解决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的用地、乱收费、乱募捐、财产安全、法律保障等问题。90年代中期,工商联已同海外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个工商社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还发起成立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合作联盟,71个国家的80多个商会都加入联盟中来。

——摘编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会的崛起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到明代商人组织职能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成立商会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国工商联的作用。
10 .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势。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对当时的农业发展有何影响?并列举古代生产工具的进步。

材料二   《夏日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材料二反映了特点?

材料三   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

——费孝通《乡土中国》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现象存在的社会原因。

材料四   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

——《申报》1888年4月


(4)从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材料四中出现妇女打工热潮的背景。
2019-05-0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