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6 道试题
1 .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是人类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

材料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岁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1)材料一反映出什么样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有何特点?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


(2)材料二体现了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材料中体现该经济政策的具体规定?(不得抄原文)我国古代这一经济政策有何影响?

材料三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的意思),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记葛贤》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其产生的标志是什么?阻碍这一现象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4)明末清初的黄宗羲认为农业和商业是什么关系?
2021-04-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咸阳泾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有关山东经济发展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清代刑部抄挡》记载,嘉庆年间,在淄川的煤矿,有矿主康甫得雇佣佣工李孔入煤场工作,议明每日工价京钱250文。

材料二   1868年,瑞蚨祥在山东济南成立,1893年设立了北京分号。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了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三   1887年5月,李鸿章上奏朝廷,建议开办淄川铅矿。1887年,山东巡抚张曜又主持开办了淄川煤矿。第二年开始使用少量机器进行开采。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一新现象?此时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什么?
(2)材料二、三中瑞蚨祥与李鸿章、张曜开办的企业各属于哪一类企业?李鸿章属于哪一运动的代表人物?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的原因有哪些?
(4)上述企业的创办,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1-03-17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逐渐成为一种经常的行为,原始商业由此产生。此后,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职能不断增强,历朝历代都兴起了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且明期时期又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虽然商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财富,但商人的社会地位始终较低。

材料二   “若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这些长工、短工、忙工已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支配,换取报酬。

——摘编自《震泽县志》

材料三   《户部则例》规定:“关税短缺令现任官赔缴。”为抑制民间商业活动,清王朝广设钞关,重征商税。有偷越关卡及偷漏税者,客商依律治罪,地方官一并议处。《大清律例户律课程》规定:“不纳课程者,笞五十,物货一半入官。”这些规定及税吏法外肆意勒索,使商人们视关卡为畏途。

——摘编自《中国法制史》

材料四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中国的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摘编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特点。
(2)材料二中“计日而受值”表明此时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它出现在手工业的哪一部门?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2021-06-2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看图回答

图 1唐都长安       图 2宋都东京
(1)观察以上地图,说明北宋东京商业活动与唐朝长安相比,有什么变化?
(2)史书记载,在唐都长安,太阳升起后,击鼓开市,开始贸易活动;傍晚日落前,关门闭市,停止贸易活动。以上记载说明唐朝官府是如何管理城市商业活动的?
(3)宋朝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1-05-2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以前,绝大多数城市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政中心,它们的商业意义远远比不上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宋代开封城中出现坊、市、巷名并列,形成了工商与居民杂居,面街而居,呈现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的景象。商人为扩展营业范围出现了“侵街”现象,当官吏向侵街的店铺收税时,说明政府已经承认了侵街设店的合法性,古典的坊市制走向瓦解……随着宋代城市人口的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宋政府把汴京临安等大城市贴近城郭的草市当作城镇的一部分来对待,这样,城市就容纳了更多的作坊和行铺。宋代的城市转型,标志着中国古代城市一个新发展阶段的开端。

——摘编自《略论宋代城市商业的发展》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转型”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材料二   徽商,指徽州府籍(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商人的总称,俗称“徽帮”。徽商保持着聚族而居,立祠祭祖的习俗,族长不仅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徽人经商,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徽商竭力发挥“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社会功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而集于一身,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摘编自《徽商的由来》


(2)据材料指出徽商经营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

材料三   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格局被逐渐突破。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作物以及加工这些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代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游日记》中记载“汾平两郡(汾州府和平阳府),多以贸易为生。利之十倍者,无如放官债,富人携资入都,开设账局。”咸丰三年(1853年)王侍郎奏:“闻账局自来借贷,多以一年为期。五六月间,各路货物到京,借者尤多。每逢到期,将本利全数措齐,送到局中,谓之本利见面。账局看后将利收起,令借者更换一券,仍将本银持归,每年如此。”

——摘编自黄鉴晖《山西票号史》

材料二   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于1606年经市议会批准,1609年正式开始营业。这家银行接受存款、转账、开发汇票的业务,它还有权兑换货币、买进金银和外国铸币、铸造法定货币等。当时规定所有价值在600弗罗林以上的票据只有通过银行才能办理,所以几乎每个商人都在银行开立账户。但是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不向客户提供任何个人贷款,也不允许私人账户透支。存入该汇兑银行的存款由阿姆斯特丹公司担保,一直到1683年,该银行都为票据交换提供免费服务。尽管类似的银行迅速在汉堡、米德尔堡、纽伦堡等城市建立(据估计,到1697年欧洲已有25家公共银行),但是没有一家银行具有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这样的信用和实力。1721年,该行共有2918个账户,价值共达28886000弗罗林。阿姆斯特丹的汇票是万能的通行券,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承兑。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设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1879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到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相对完善,出现了除银行外,还有信托公司、储蓄会、保险公司、钱庄银号、典当等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且资产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了82.06亿元。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账局和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发展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请根据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开封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皇城正南门(宣德门)南去的大道叫做御街,两边称御廊,准许商人买卖交易。御街南去过州桥,直至朱雀门,两边酒楼、饭店、香药铺、茶馆、商店夜市直到三更。自州桥东转为东大街,经相国寺前门至宋门,有鱼市、肉市、金银漆器铺等。自州桥西转为西大街,有珠玉铺、鲜果行等等。皇城外东南方向的十字街一带,铺席热闹,附近的潘楼街是大商人云集的场所。珍珠、匹帛、香药等铺席,“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严,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其中莲花棚、牡丹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些瓦子中除做戏演出外,还有卖茶、卖画、卖故衣、卖饭以及算卦、赌博等等。

——摘编自《简明宋史》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籽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十三行”产生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清政府出于自身的利益支持“十三行”的发展,颁布一系列特殊政策,为“十三行”行商走向鼎盛创造了制度优势,在中外贸易大增的环境下,行商以良好的商业精神、开放的心态等,在对外贸易不断增长中抓住机遇,实现了创造财富的梦想,成为了当时最富有的人。同时他们以开放、兼容的姿态面对世界,促进了中西文化、经济等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十三行”推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扇门,打开了世界透视中国的一扇窗。

——张剑《清代初期广州“十三行”鼎盛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出现哪些“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朝中后期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简评“十三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2-02-08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衡水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商业被列为“九职”之一,目的是通四方之珍异,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市场上主要商品不外是奴隶、牛马、珍宝等。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规定体现贵族地位等级和权威力量的礼器和兵器不准入市;贵族买东西只能通过手下的管事和仆役人等去办,自己不能入市,以免有失身份。市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有:分区管理、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稽查盗贼的“司稽”,验证“质剂”(契约)、并管理度量衡的“质人”,征收商税的“廛人”。《周礼》一书中对此有详尽的记载。……这套做法一直为后世所仿行,影响久远。

——摘引自吴慧《中国古代商业》

材料二   这航海法制定的时候,英、荷两国虽实际上没有战争,然两国间的仇恨,已达极点。这仇恨在制定这法律的长期议会统治时期已经开始,不久在克伦威尔王朝及查理二世王朝的荷兰战争中爆发了出来。所以,说这个有名法令的有几个条目是从民族仇恨出发的,也不是不可能的。……航海法对国外贸易,即对因国外贸易而增加的财富,是不利的。一国对外国的通商关系,像个别商人对他所交易的人的关系一样,以贱买贵卖为有利。但是,在贸易完全自由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最可能有贱买的机会,因为贸易完全自由,鼓励一切国家,把它所需的物品,运到它那边来。……由于国防比国富重要得多,所以,在英国各种通商条例中,航海法也许是最明智的一种。

——摘引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王朝对市场管理的举措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制定航海法的背景条件,并说明亚当·斯密的写作意图。
2021-02-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一组反映我国唐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 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 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唐代时期,位于浙江宁波一带的越窑和位于河北邢台一带的邢窑, 都是当时著名的官营瓷窑,其产品在我国古代制瓷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材料三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中期)……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中唐以后,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扬州最繁华的街道“十里长街市井连”,到了晚上,“夜市千灯照碧云”,一派繁华景象。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唐代自然经济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制瓷业的发展状况,并分析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依据材料三指出唐代“市”的基本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2021-06-0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成䌷丝,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苏州长阁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戶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甚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清)徐锡龄《熙朝新语》

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之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描绘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经济政策因素?
2021-02-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