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清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崎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

—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材料三1949~2013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引自《1949年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城市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9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2 . 中国古代农业历史悠久,手工业素称发达,二者在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足以令国人自豪,时至今日仍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某高三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

材料二 1987年,在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发现了我国古代的一艘沉船,被称为“南海一号”。据专家称,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了研究。2011年4月底,“南海一号”完成了第二次试发掘,目前已出水2000多件完整瓷器,汇集了众多名窑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二级文物。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陶瓷鉴定泰斗耿宝昌对着出水的瓷器连呼惊叹:“搞了一辈子的瓷器研究,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瓷类珍宝,很多连听都没听说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对与农业有关的研究主题是什么?从牵引动力来看,从图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时,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研究?试举出实例加以说明。(至少两个角度)
(3)“南海一号”是我国宋朝时期的沉船,请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一下,我们将会从它那现已密封的船舱中找到哪些种类的瓷器?
2018-07-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宣威民族中学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并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7-07-25更新 | 61次组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根据唐朝长安城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城的布局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经济状况?

(2)对照两图,说明北宋汴梁城布局上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

(3)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观点的看法。

2018-03-0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5 . 自古至今,东西方的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多次变化,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络已经形成,中国处于世界贸易网络的中心,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但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佛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份额示意图

——王斯德《世界通史》

读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1854—1856年英国对外贸易呈现的特点。

2017-07-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城市分布和规模示意图

材料二: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分析促进近代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据上述材料,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就“人口迁移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2016-11-27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7 .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复杂,存在多种经济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古代中国农村     图2   19世纪后期

图3洋务运动主要                    图4   1915~1919年中国纱的家庭纺织


经营洋布的商铺企业分布示意图            厂盈利指数示意图
(1)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图3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图4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8 . 中国古代都城往往是王朝政治、经济的中心。唐朝长安、北宋东京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长安城规模宏大,面积有84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这比东罗马首都拜占庭大了差不多7倍,是明清时期北京城的1.4倍,今天西安城墙范围内的7.5倍。

——西安博物院馆藏陈列解说词

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长安城市繁荣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长安城东市、西市示意图

(2)阅读材料二,归纳东、西两市商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材料三

北宋东京平面图

(3)观察材料三,分析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功能的显著特点。

材料四

北宋东京示意图图

材料五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东京梦华录》卷三

(4)综合材料四、五,罗列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突破性发展的时代表现。

2017-07-25更新 | 66次组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5月4日至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等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论坛,来自全球的4000余名记者报道此次论坛。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示意图如下:

材料二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织品在欧洲享有盛誉,特别是在罗马帝国,将中国的丝织品当作珍贵物品,称中国为“丝国”;当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中国丝袍成为罗马上层的社会风尚.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元朝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拓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伴随新航路开辟而来的是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据统计,从1521~160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走的黄金为20多万千克,白银为1800万千克.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四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它对三个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19世纪发生的。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中的最后一项意义最为重大。因为中国无法实现生产的机械化。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一带一路”借用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请写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

(2)根据材料二、三,试分别归纳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及欧洲“商业革命”内涵的体现?

(3)根据材料四,概述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2017-08-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19届新高二暑假作业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10 . 历史发展中的城•城市•城市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快速发展,除都城长安和洛阳外,还“令天下县邑城”,城墙范围基本就是城市范围。城市街道纵横交错,宫室、官衙处于中心或制高点,太学或地方学校也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城市有比较固定的居民区和市场,以及为统治者服务的手工作坊。
罗马帝国的城市广泛分布于各行省的中心,平原地区的城市呈方形,山区的城市因地形而建,城市外围建有城墙和防御堡垒。首都罗马和其他城市中有弯曲的道路、排水和引水管道,行政官署、神庙、剧院或露天剧场、公共浴场也是城市的必备,一些城市还有图书馆。民宅则分布在这些建筑的周围。城内既有在特定区域的大型集市,也有位于民居中的小店铺。
材料二 18世纪上半期,英国下院共有议员558名,选民总数约40万。其中,市镇选区的议员40人,代表选民10.1万,其他议员的身份为地主或乡绅。市镇选区的选举规则各异,有的规定持有特定的财产,有的规定只有市长、市政官等人才拥有选举权。1832年,新执政的辉格党借助选民的不满,通过了新的选举法。法案取消或缩减了人口较少市镇的议员名额,并把名额转给43个新市镇,新市镇中有28个是诸如曼彻斯特这样的棉、毛纺织等生产中心,使得这些市镇的议员达到65人;法案还规定所有市镇的选举资格是租有或拥有一处价值10英镑住处的成年男子。这次改革使选民从71.7万增加到220万。
材料三 19世纪中晚期,中国开始近代的城市化进程,截止到1949年,城市化率仅为10.6%。中国近代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

中国近代重要城市发展状况例举表
城市
状况
上海、天津、汉口、太原
因开埠,建立租界,开办工厂、银行和商店而扩大
石家庄、郑州、衡阳
随铁路、水路和公路的兴建和畅通而新兴或发展
抚顺、唐山、大冶
因煤、铜和铁等矿产资源的开采而兴起
北京(平)、西安、洛阳
历史悠久,格局变化不大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两汉与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发展状况的异同。
(2)阅读材料二,指出英国近代市镇在议会选举中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以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为主题,解读上述历史现象。
2016-12-1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北京西城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