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铸铁、冶铁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唐代曲辕犁详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出现材料二现象的原因。

(2)比较材料二中春秋与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三,图中是什么时期的何种工具?有何作用?

(4)材料三、四中的两种牛犁相比,后者有何优点?

2018-03-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2 . 人口流动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材料一   4至6世纪中国境内民族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   《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东晋政府允许侨人(侨人:指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登记户籍,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南、北方统治者面对大规模民族迁移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

2018-10-1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农业历史悠久,手工业素称发达,二者在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足以令国人自豪,时至今日仍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下图是某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

(1)据材料中的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与农业有关的研究主题是什么?从牵引动力来看,从图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时,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研究?试举出实例加以说明。(至少两个角度)
4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            唐代曲辕犁使用示意图        王祯《农书》书影

都江堰(四川成都)                                          高转筒车图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四: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方式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5 . 丝绸之路

仔细观察以下丝绸之路示意图,回答问题。


问题:
(1)陆上丝绸之路开辟、全盛的朝代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出发地________。
(2)依据所学内容,识读以上示意图,辨认古代丝绸之路的空间位置及其演变。
(3)人们对“互惠贸易”的古代丝绸之路,有许多赞美之言。请按提示列举史实加以解释。
“经济贸易之路”:________
“文化传播之路”:________
2019-02-26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城市革命”,是中国城市从封建的农业经济泥沼中挣扎出来的第一步。这时,城市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使整个社会结构呈现复杂局面,尤其是商品货币经济带来的新因素,也对人们的文化心理开始产生重大影响。

——施亮《北宋的“城市革命”》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城市革命”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回答中国近代主要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唐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但外部世界却对中国兴趣甚浓。哥伦布航行的目标就是契丹(按:当时西人以此代称中国),麦哲伦旅行的主要结果是马尼拉这块中西殖民地的建立,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图一、二的主要不同、并分析其原因。概述丝绸之路开辟的世界历史意义。
2018-06-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通海三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五月份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1868年,瑞蚨祥在山东济南成立,1893年设立了北京分号。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了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三1887年5月,李鸿章上奏朝廷,建议开办淄川铅矿。1887年,山东巡抚张曜又主持开办了淄川煤矿。第二年开始使用少量机器进行开采。

材料四观察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

(2)材料二、三中瑞蚨祥与李鸿章、张曜开办的企业各属于哪一类企业?李鸿章当时属于哪一运动的代表人物?

(3)材料二、三中企业的创办,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四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GDP增长率的发展变化,1957年、1984年和1993年分别出现了三个峰值,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以下材料: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孕育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很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清朝经商之商路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是怎样看待商业与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明清时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2018-05-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上)与宋代丝绸之路(下)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三: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丝绸之路比汉朝有了哪些新发展?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新航路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不同。

(3)对材料三中欧洲殖民主义的做法加以评价。

2017-07-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17年春季高二(历史)期末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