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澳洲华人形象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澳洲华人形象
竞争者;在诸多行业中,华人以机敏,廉价和高效而受到白人雇主和顾客的青睐,并对白人同行构成了威胁
入侵者;白人殖民者担心,处于邻近地理位置的中国把澳大利亚作为解决他们国家贫困而人口又过于拥挤的安全阀来使用,以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华人进入澳大利亚,白人大有华人“和平人怪”的恐惧感。
低劣败环的有色人种;这一形象体现的是白澳思想盛行时,白人与黄皮肤华人的种族主义矛盾。
1893年的报纸:(华人商贩)安静、实在,不像印度人那样强买强卖,他们的东西新鲜,便宜,比白人蔬菜商更加守时。
一位来澳洲度假的英国人;如果妇女有选举权的话,那么澳大利亚就不会有任何对华人入境的限制,她们眼中中国人是忠诚、勤劳的富家。
澳大利亚殖民理论家书克菲尔德:在亚洲中,中国人最勤劳而且能干,他们愿意向外移植,相信可以在一世纪内,把这片荒地变成绿洲

——摘编自乔瑜《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澳大利亚女性眼中的华人男性形象》

综合以上材料,就整体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7-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城市化推动了社会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城市化在19世纪50年代的完成,英国工业生产在1850—70年间达到高潮,成为世界头等工业强国……为了生产更多的肉类和粮食供应城市,英国出现了圈地建立大农场的热潮,进一步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以前,大部分工业集中在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地区,随着城市化的进行,“黑色英格兰”(指英国西北部)一派生机勃勃,英国的工业和经济重心开始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偏移。

——刘康《城市化推动英国工业革命进程》

材料二   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但是相应的资源却没有相应地向城市集中,加之政府又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使得早期英国的“城市”问题愈演愈重。煤炭燃烧产生的烟雾直接威胁着市民的健康,一切流经工业城市的河流变得又黑又臭,直接诱发霍乱等疾病。城市住房根本容不下蜂拥而至的乡下人,住房十分拥挤,工厂劳动的报酬也少的可怜。

——胡立雪《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城市病的治理》

材料三   1833年议会通过《工厂法》,对不同年龄段的工人工作的时间及报酬做了明确规定。1847年通过《河道法令》,严禁向作为饮用水源的河流、水库、管道等排放污水,并责成各级政府负责监督实施。此外还先后颁布了四部《工人住房法》,要求政府为工人提供更廉价的、适宜居住的房屋,并采取多种措施以改善工人的住房问题。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化带来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因素。
(2)据材料二、三指出英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和英国解决“城市病”的途径。
3 .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罗马皇帝苇斯巴芗(公元6979年在位)宁愿使用奴隶竖立一座方尖碑,也不愿意采用发明家提供的可以方便竖碑的技术措施。水车制造技术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被帝国东部行省所掌握,可直到公元4世纪奴隶来源枯竭后它才为罗马所采用。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阻碍罗马技术进步的原因。

材料二   最初使用水力的修道院,其着眼点不在经济效益,而是为了使修道院尽量自给自足,保持和邪恶外部世界的隔绝。后来,俗世的企业主看出新技术能带来的经济好处,也学会了使用这种技术,又对它投资,加以改进。有的学者把这称作“中世纪的工业革命”。到12世纪,玉蜀黍、橄榄、葡萄、木材、炼铁、制革、造纸都可以利用水力驱动的机械生产出来。它的使用范围非常广阔,只不过对小生产者来说,机械设备成本太高,因此多数作坊还是手工操作。

——【荷】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的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及特点。

材料三   生产发生飞跃的关键不在于生产本身,而在于社会能不能创造条件,使人的才能和知识得以运用。换句话说,社会的潜在结构是鼓励发展生产,还是一个社会的本质必须维持现状?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从社会史的角度来认识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所在。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条件。
2021-06-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晚期以后,英国上层社会对亚洲棉纺织品和瓷器等奢侈品的巨大消费需求,极大刺激了欧亚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英国本土制造业的技术革新。中国的瓷器、印度的印花布等奢侈品在英国经历了引进、仿制和创新的过程,最终完成“进口替代"。同时,英国政府重视与支持制造业。据统计,1700-1820年,英国仿制亚洲商品专利申请件数不断增加。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陶瓷业快速崛起,给清代中国的外销瓷器带来极大冲击。

——摘编自曹瑞臣《制造业铺就英国世界工厂之路》

材料二   在中国渐渐退出低技术、廉价劳工生产后,谁有能力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德勤的一项调查显示,印度最被看好。莫迪上台后通过改革劳动法和税收,简化审批程序,吸引外资企业在印度投资建厂,针对从外国进口的电子零组件、半成品征收较高的关税,借此鼓励以本土制造替代进口。然而,印度发展制造业需要跨越的障碍众多。基础设施落后、营商环境恶劣、工作效率低下、合同履行薄弱等多年痼疾,令外来投资者“胆战心惊”。另外,印度国民贫富差距悬殊,消费力也明显不足。

——摘编自袁源《印度一下一个“世界工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陶瓷业为例,简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可能性及不足。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成为“世界工厂”应具备的条件。
2021-06-2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