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自从阿诺德·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以来,历史学界和经济学界对英国工业革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各派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解释。表3为某些学者从消费角度理解的工业革命。   

序号观点
转折点在(18世纪)六七十年代,现实和潜在需求不断增加对工业进一步提高生产率的压力。这导致了一系列的重大技术突破,降低了工业品的价格,大大增加了国内需求,甚至克服关税和交通障碍去占领欧洲的广大市场
工业的发展具有许多既影响供给又影响需求的后果,它增加了按人口平均的产量,有利于增加按人口平均的收入,从而使更多的人要求得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在新兴工业部门就业的妇女儿童收入的增加既增加了家庭收入,提供了超出生活必须的剩余,藉此购买制造品,又使妇女控制了相当一部分家庭财源,使得妇女能够购买服装、装饰品和瓷器之类的消费品
英国商品需求的增长来自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两者相互补充,其中更重要的还是国内市场,它规模远远大于海外市场

——摘编自舒小昀《从消费角度看英国工业革命》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重点考察的“世界市场”是指“资本”这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不断扩张的产物,资本的不断扩张在一开始就与殖民地的开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把这种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到17世纪中叶。这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19世纪中叶后,世界市场的发展达到了第三个阶段,这时的世界市场与前一阶段相比,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显著的跃进。

摘编自朱丽君、阎孟伟《世界市场、世界历史与全球化》

依据上述材料观点,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论证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生产工具又称劳动工具,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它被用于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起传导劳动的作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发展上开始的。生产工具的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起根本性作用的。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然的过程,让人类的双手解放出来,让人类社会的发展获得动力。

——摘编自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种生产工具,以具体史实阐述该生产工具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选择的生产工具要具有时代特征,阐述时须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发了特许状,允许商人集股组建东印度公司,垄断与东印度的贸易。该公司最初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香料贸易,后转向印度建立根据地,拥有军队和舰队。18世纪中叶起,通过战争排挤法国、荷兰势力,建立在印度的统治地位,将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掠取中国的茶叶和生丝。英国政府依靠它在印度的财产和武装,对缅甸、阿富汗及其他亚洲国家进行掠夺战争。后来,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很多商人都极力反对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为适应新兴工商业资本的发展要求,英国政府先后取消该公司对印度(1813年)和中国(1833年)的贸易垄断权。1858年公司被撤销。

——摘编自【日】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与衰的时代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是色盲的,任何肤色都可以发展成一种文明。文明乃合作的产物,几乎每个人对它都作有贡献,中国学者会提醒我们:从公元前2000年直到现代,他们出现了无数的政治家、发明家、艺术家、诗人,科学家、哲学家、圣贤。墨西哥的学者可能指向哥伦布发现美洲前的玛雅、阿兹特克与印加文化之堂皇建造物。印度学者想起的可能仍是印南的黑达罗毗茶民族曾产生了他们自己的伟大建筑家与诗人。各地区独特的文明在交流互鉴中不断传播,发展出灿烂多样的世界文明。人类文明在差异中共享,在交流中进步。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依据材料,围绕“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2-07-01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_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相对封闭的区域性为主的发展状况被打破,首先是以西欧为主导的全球性殖民扩张建立起地理上的全球联系.随之,海路大通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陆路交往,世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进程.全球范围内的生物物种、商业贸易、人口迁移、宗教文化等出现了空前"哥伦布大交换".

——摘编自白小红《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

材料二   据统计,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164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走的黄金约875吨,白银45000.16世纪末叶,世界贵金属的开采量83%归西班牙所有.西班牙人采用极其野蛮残忍的手段对付印第安人任何反抗,据西班牙人自己估计,16世纪前半期,他们在美洲杀死的印第安人约有1500万人.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从1501年开始,从非洲往美洲贩卖黑奴.贩卖黑奴的利润一般都在十倍至几十倍.贩卖黑奴的罪恶贸易最早从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后来英、法、荷兰也都先后参加了这一血腥事业.这样,从16世纪开始,非洲的黑人源源不断地运到了美洲.

——摘编自刘景珍、傅利华《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与近代欧洲初期社会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历史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耕文明由于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出现了不断对外扩展的潜能……由于尼罗河南部高山深谷的阻隔,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亚述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

——颜海英《农业文明时代》

材料二   公元1500年前后,世界各大洲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就某一方面条件,或某些条件来说,在欧洲大陆也有比英国更好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古代世界农耕文明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该历史事件带来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工业革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证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8 . 棉花及棉布生产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源于古印度的棉花在公元前2-1世纪进入今中国疆域,但一开始还是停留在西北与西南两个方位。在很长时期内,棉花这个物种并没有进入内地,到了隋、唐,棉布虽然还依赖外部输入,但已为更多的人所知,成为很多诗文的歌咏对象。宋元时期棉花已在内地安家落户,甚至还能够总结植棉的经验。国家层面也开始设立有司征收棉花以充赋税。明初,国家更是立法要求广泛植棉。棉花替代麻布等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是我国农业发展史和人民生活史上的一大变革。

——摘编自李麦广《棉花传入与中国人口增长》

材料二   明清两代,中国每年生产约6亿四棉布,商品值近1亿两白银,其中超过半数是作为商品生产和销售的,总产量是英国工业革命早期的6倍。在近代相当长的历史中,中国棉布一直是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商品,极受英国商人和美国商人的欢迎。东印度公司最初从南京附近采购的“紫花布”只有2万匹,很快就增加到20万。这些精美结实的“中国土布”被出口到日本、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地。这些棉布绝大部分是由一家一户的农村家庭完成的,如此庞大的交易量也是乡村对乡村的交易,并没有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摘编自晓婷《棉花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棉花作物在古代中国影响力逐步扩大的原因,并说明棉花的引入对中国是“大变革”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国土布生产的特点,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中国土布生产没有向工业化方向发展的原因进行说明。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欧洲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反抗穆斯林统治和压迫的斗争(收复失地运动”,718—1492年)中,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宗教情绪,当他们在向海外扩张时也把传播基督教作为自己的精神动力。葡萄牙国内的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也都有利于它采取扩张主义,该王朝对其国内那批人数虽少但处于发展中的商业中产阶级的抱负基本上表示认同,并认识到从葡萄牙对海外扩张的势力中所获得的经济上的利益。

——摘编自戴维·阿诺德著,闻英译《地理大发现》

材料二   表一1400—1800年世界部分地区或国家人口变化情况(单位:百万)

1400

1600

1800

中国

70

110

330

印度

74

145

180

欧洲

52

89

146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60

104

92

拉丁美洲

36

10

19

表二全球人口变化情况

时间

人口总数

1500

425亿

1600

545亿

1700

61亿

1800

9亿

一据埃德蒙·柏克三世、大卫·克里斯汀、罗斯·E.杜恩著杨彪等译《世界史:大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和葡萄牙积极对外扩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全球和拉丁美洲人口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罪恶的种族主义西方种族主义摘录

时间及事件概况
158410月理查德·哈克卢伊特呈交给伊丽莎白一世的信向“西印度”扩张,增强非洲奴隶贸易不仅能够“传播新教福音”,也能够通过“增强亚非欧与英国的贸易往来”,为英格兰人提供工作。
1850-1855年美国南部某种植园黑奴死亡率该种植园死亡32名黑奴,只有4人活到60岁,4人活到50岁,有7人在40多岁时就死了,有7人在2030岁时就死了,还有9人死时不满5岁。
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通过监禁、驱逐等方式,限制华人矿工入境美国,并剥夺了大量19世纪中期自愿或被贩卖至美国的华工的美国国籍。
19世纪末欧洲“黄祸论”甲午战争后,西方政治精英普遍担忧黄种人崛起会冲击欧洲列强的利益,“黄祸论”开始兴起,在欧洲贵族与政治家中广泛流传。

——摘编自殷之光《西方为何不肯抛弃种族主义?》


从上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04-13更新 | 256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适应性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