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20年,欧洲爆发了贸易危机,以西班牙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遭沉重打击。1634年,菲利浦四世限制船只出海;1639年,在马尼拉,许多商人遭西班牙人屠杀;1640年,日本断绝了与澳门所有贸易;1641年,马六甲落入荷兰人手中,印度果阿与澳门的联系也被切断,中国白银流入被阻断。明朝末年日益恶化的通货膨胀(针对铜钱),正是白银进口长期不足的严重后果之一。长江三角洲人口稠密、经济高度商品化,急需白银对付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导致谷价暴涨,给城镇居民带来极大灾难,以养蚕为生者处境艰难。由于国际丝绸贸易萎缩,浙江湖州丝绸迅速衰落。16261640年,罕见旱涝和蝗灾接踵,伴随天花,导致晚明人口大幅下降,中国也被卷入17世纪那场困扰着地中海的世界危机。三吴向为出口贸易中心,因白银流入受阻外贸获利大打折扣,无暇自顾。宋明国赋“取诸东南,用之西北”的传统受到挑战,盖“东墙”穷绌,何以补缀“西墙”?崇祯困坐深宫,为饷银发愁。

——摘编自《揭秘明朝灭亡真正原因:竟是灭亡于经济崩溃》

材料二   在战争期间,英国征服的法国在加拿大殖民地,大部分归还原主人。英国将马尼拉和哈瓦那归还西班牙,将瓜德罗普、马提尼克、圣卢西亚、戈雷和印度的工厂归还法国。作为回报,法国将加拿大、多米尼加、格林纳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和多巴哥割让英国。法国还将路易斯安纳州东半部(从密西西比河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区域)割让英国。西班牙把佛罗里达割让英国。法国在枫丹白露条约(1762年)中秘密地把路易斯安那给了西班牙。此外,当法国在印度重新建立工厂时,法国承认英国客户是印度的统治者,并保证不向孟加拉派遣军队。英国同意拆除在洪都拉斯的防御工事,但保留了一个伐木殖民地。法国割让了它在北美大陆的所有领土,但保留了纽芬兰岛和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两个小岛的捕鱼权,那里的渔民可以在那里弄干他们的渔获。法国的殖民地瓜德罗普也获得了回报,它被认为比加拿大更有价值。

——摘编自1763年《巴黎和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后期经济发展状况。简析导致明朝末期经济状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63年《巴黎和约》签订,其签订的国家是哪两个国家?是什么战争的结果?简评1763年《巴黎和约》的影响。
2022-07-2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科)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发展教育。西周时期就有“学在官府”之说,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中央官学之外,还有自汉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垫、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款育的重要形式,宋代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均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官学与私学的发展为科举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美国大力支持私立学校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发展公办教育。1852年,美国颁布普及义务教育法。南北战争前,27个州中已有25个州设立了州立大学。南北战争后,各州普遍开办了公立中学。中高等教育中普遍去掉了神学内容,而增设了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科目。从1870年至1890年美国普及教育经费增加了120%以上。1862年,奕䜣持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此后洋务派还创办了天津电报学堂、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与此同时,中国留学教育也得到发展。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120名学生赴美留学。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通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接管了教会学校、各级各类学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20世纪50年代,国家还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摘编自王绘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中美教育政策存在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政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实际上自从中世纪以来,开采煤炭就是英格兰人的一项重要活动。到了1700年,此时距离工业革命开启还有相当长的时间,煤炭在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一半以上。英格兰能够在很早的时候就如此规模使用煤,首先要感谢上天的恩赐,大不列颠岛上煤炭资源丰富,有煤可用。近代英格兰国内制造业就非常发达,对煤炭原料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同时,英格兰国内的投资资本和科学技术也让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变得有利可图。 英格兰从很 早就能够高效率的使用畜力、风力和水力,进而 可以高效率地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了。所以,并不是英国有大量的煤,才激发了日后的工业革命。而是工业革命之前,英格兰就经历了对煤炭使用技术的长期积累过程。英国工业革命看似一个横空出世的新玩意,其实以前已经有了一个“长长的加速跑道”。

——摘编自波音《航海、财富与帝国从经济学角度看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工业革命前英国大量使用煤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对英国工业革命有一个“长长的加速跑道’’进行说明。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平原地势平坦,水势平衍,故明清时期,除浙西山区某些地方外,几乎不存在可用传统技术利用的水力资源。畜力基本上仅包括牛力,且磨面、榨油才用牛,而碾米则用人。《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明清江南这种以人力为主的动力使用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由动力资源条件所决定的,而不是缺乏动力使用技术,或是缺乏对较高效能动力(如畜力、水力等)的需要。古代发明出来的各种先进机械和机器,如元代发明的水转大纺车和牛转水车,在明清江南仍无法应用或广泛使用。

材料二 英国从13世纪始,水力机城就普遍运用于鼓风冶铁、磨轮磨刀、金属拉丝、呢绒加工等行业。18世纪初,出现了拥有30名工人的水力捻丝厂。在此基础之上,阿克莱特于1771年设立了第一座水力纺妙厂,近代机器大工业由此诞生。英国言力资源极为丰富,11世纪以来,马逐渐进入农耕,18世纪,逐新取代了工作效率较马低的牛,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马力在工业中的使用也已相当普遍。」金培尔指出,13世纪以来,由于需8头牛或2—4匹马才能牵引的新式耕犁的使用,英国农民不得不变个体耕作为集体耕作,为日后大农业的发展英定了基础。更值得注意的是,下萨维利于17世纪末首次设计出世界上第一部蒸汽机,经改进,到1720年前后,已达到应用形式。

——摘编自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生产中动力结构的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江南相比,英国生产中动力结构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2-07-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末明初,日本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武走私、抢掠骚扰。为防止沿海反叛势力私通倭寇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罢“太仓黄渡市船司”洪武四年(1371年)颁布禁海令”洪武七年(1374年)撤销了自唐朝起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泉州、明州、广州市舶司。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放开朝贡贺易仍不准民间出海。而后随倭患海禁愈加严格。隆庆元年(1567年)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开放福建津州府月港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和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但仍禁止对日本贸易私自前往以通倭”罪处。隆庆开关使民间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东南沿海海外贺易进入新时期。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成效明显。明朝产品请如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广受世界欢迎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摘编自《闭关锁国》

材料二斯密从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出发要求废除一切特权和限制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应听任个人自由发展追求自己的利益同他人自由竞争。这种政策下政府的职能或君主的义务只有三项第一保护本国社会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也就是建立国防。第二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保护社会中任何人不受其他人的悔或压迫保证人民私有对产的安全。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由大社会而不是少数人经营的公共事业及公共设范服务的对象不是少数人或个别人而是为了便于实施前两种职能同时为社会商业发展提供便利、为青少年提供基本教育。总体来说斯密主张的政府职能是让政府扮演“守夜人”的角色保证社会经济运转的正常秩序。对于企业家的经济活动本身政府没必要也不应加以干涉应任其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自由竞争。

——摘编自《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忠想的道德哲学基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概括明朝“隆庆元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出现的背景?简评斯密主张的政府角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