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晚期,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1432-1481年)结束了拜占庭帝国统治时期给予欧洲人的贸易特权,而蒙古帝国消失后中亚的混乱状态也威胁着传统商路的安全。传统的地中海航行是沿着海岸线的路线,仅有的外海航行也主要分布在各个海岛之间,其贸易需求也多来自于富裕阶层。但到中世纪晚期,由于人口的膨胀、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扩大贸易的需求也日益凸显。

——摘编自马锋   苏巍峰《浅论奥斯曼土耳其的堀起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

材料二   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线开通后,来往于欧、美的船只日益频繁,它们把一船船欧洲的物品运抵美洲,又把一船船美洲的金银运回欧洲。当然,在这种交换中总是印第安人吃大亏。来往的船只还把欧洲的生产方式、农作物品种和家畜等传到美洲,美洲的玉米、番茄等也传到了欧洲。另外,作为探险家的哥伦布不但开辟了欧美间的航线,他还是第一个对大西洋作了考察记录的人。他的航海日记不仅对东北信风和海流作了观测,还留下了许多大西洋和美洲的原始资料,这无疑对以后地理学、海洋学、历史学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杨凤霞   宁波《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的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晚期,东西方传统贸易商路衰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欧洲通往美洲的航线开通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的世界是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西欧和日本商人用白银购买中国的生丝与丝织品、瓷器、茶叶、蔗糖,西欧商人把东南亚香料等产品输往中国,这成为当时东亚乃至世界主要国际贸易模式。由于中国“银荒”,福建海商携中国商品蜂拥至马尼拉,交换墨西哥白银。基督教以澳门等地为据点,形成网状基督教文化圈,引入西方商贸习惯、通用语言、技术知识等。对于明朝来说,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方强权威胁着中国的国家安全,开始动摇中华朝贡体系为基础的东亚国际秩序。晚明(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中叶)中国所遇到的危机并非偶然,而是世界史“17世纪总危机”的一部分。

——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材料二   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许可后,澳门的转口贸易把中国卷入全球贸易网络之中,使中国经济首次面对全球经济的新格局,晚明历史大变局的帷幕慢慢揭开。西班牙人的东来,大大拓展了历史大变局的深度与广度。稍后来到远东的荷兰人,建立了统一的“联合东印度公司”。西欧列强及其殖民地无法用香料等初级产品与中国工艺精良的高级商品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西方学者将其概括为“丝—银”对流。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刺激了太湖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机制日益完备。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导致“晚明历史大变局”出现的重要原因并概括这一变局的突出表现。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晚明历史大变局”这一历史现象简单谈谈你的认识。
3 . 家庭革命与社会变迁。

材料一   封建中国的家庭制度是建立在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家庭的形态是父系的。“重家”是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核心观念。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渐崩溃,大家庭逐渐涣散,分裂为几个小家庭,父权家长制的经济基础动摇了。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提出了“家庭革命”,认为“天赋人权”是家庭革命的核心,主要内容是改革家庭关系。近代中国的读书人看到一种新式家庭生活新式的社会组织,于是以前的“天经地又”就变成陈旧的、过去的了。为了形成现代国民国家,就需要打散传统的束缚,特别是家族的束缚,再凝聚到国家层面。伴随着个人主义的崛起,家庭革命者认为家庭压制个人,要从家族、乡土甚至家庭本身解放出来,才能实现个人的自由。于是,家庭功能在一天天地由多到少,家庭规模在一天天地由大到小,家庭结构在一天天地由紧到松,家庭观念在一天天地由浓到淡,家庭理论在一天天地由浅到深,由旧变新,月异日新。

——摘编自邓伟志《邓伟志全集·家庭史卷》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前期,欧洲人的家庭生活集体依然依附于当时的土地耕作制度。份地是当时的赋税征收单位,它包容了数量不同、形式多样的家庭户。份地制度的衰落终于使家庭户成为独立的社会组织。但至少从中世纪中期起至18世纪中叶,欧洲人所说的家庭实际上就是家庭户,同住的非亲族成员也被算成家庭的一员,与户主形成假性的家庭关系。近代初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向家庭户的渗透,从前虚拟的家庭关系便转化为雇佣关系,家庭才成为一个以血缘和婚姻关系为基础.共同生活的亲族集体,现代的家庭概念得以形成。但是,西方的家庭生活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冲击之下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动。例如家庭规模的缩小、工作和家庭的分离以及越来越强调婚姻生活中的情感因素。在欧洲历史上,家庭组织的存在方式和人们的家庭观念始终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相联系,它们的演变过程几乎就是一部简约的欧洲史。

——摘编自俞金尧《欧洲历史上家庭概念的演变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家庭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和欧洲家庭变化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