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州在自吴阖闾大城后至明初的1 800 多年时间里城市空间格局发展缓慢,最初的街衢河道受城门和宫城的控制形成简单而不一定规整的方格网状。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在苏州开始出现,城市的发展出现了较明显的地域功能分工,“城北半城,万户机声”,空间也开始突破城墙,沿放射状河道向外扩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城南青旸地因被辟为日租界和西方公共租界得到一定开发,但很快就衰落了。1978 年后,苏州城市的空间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为保护古城发展经济,苏州重点向西发展,试图形成“东城西区”的城市格局。19945月启动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带动了苏州城市空间向东发展。古城东面的园区和西面的新区形成了苏州城市空间发展的两翼,加上南面的吴县新区,苏州城市空间呈现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块状连片扩展的趋势。

——摘编自朱利青《苏州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材料二   伯明翰生产枪炮、纽扣和挽具,达德利生产铁钉,伍尔弗汉普顿生产铁索。曼彻斯特是兰开夏棉纺区最大的生产中心、最重要的市场,也是英格兰西北部最大的商业中心。从这里出发的商人们走向全国售卖商品。“曼彻斯特人”成了当时行商的代名词。利兹是工业革命前夕英国毛纺工业最大的生产中心。这些城市几乎没有行会的规定和限制,个人的经济活动比较自由,也不受城市当局的干预。具有如此多现代新品质的这些新城市,成了英国现代城市社会的前驱,正是它们孕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民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州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新兴城市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州和英国新兴城市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2023-01-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达标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在1815年开始能源结构向以煤炭为主的转型。不过,直到1850年之前,木炭炼铁产量仍占德国全部铁产量的90%。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其在德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也稳步上升。1850年时德国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已经接近43%。受限于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的不足,德国积极巩固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系统。德国通过大力发展火电事业来达至此一目的。德国19001970年间人均发电量在欧洲首屈一指。直到现在,德国在电力技术应用领域依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察一以英荷美德四国为中心》

材料二   


有学者形象地形容,人类的能源转型经历了由“固体”到“液体”,再由“液体”向“气体”的转型,替代能源中碳元素的减少,氢元素的增加,更确切的形容能源转型,可以称之为能源的低碳转型。

——邹才能等《能源革命:从化石能源到新能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一20世纪德国能源转型的特征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能源革命的演进规律。
2022-08-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茶叶贸易见证了早期的经济全球化之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英茶叶贸易始于17世纪,但当时从荷兰或印尼购入是主流渠道。18世纪,中英茶叶直接贸易迅速发展。添加了奴隶生产的糖的英式饮茶,廉价又方便,使千百万穷苦人在从事沉重且单调乏味的工厂工作中能保持较为充沛的精力。到19世纪中后期,茶叶以及面包构成英国劳动者阶层日常饮食的核心部分。英国大量进口茶叶,但是并没有合适的商品销售到中国,东印度公司往往需要运输大量的白银来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国几经探索,在印度发展了影响深远的鸦片生产。

——摘编自刘章才《茶向西方的传播简述》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中国、印度和锡兰茶叶在英国所占份额的变化

年份中国印度锡兰合计
186696%4%0%100%
188561%37%2%100%
188657%40%3%100%
188747%47%6%100%
190310%60%30%100%

为了摆脱片面依赖中国茶的局面,英国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印度阿萨姆等地区建起了茶树种植园。自1850年代以后,各种用于茶叶加工的机器相继发明并投入使用,印度、锡兰对采摘后的茶叶加工逐步实现了机械化,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在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各国之例,出口货物,本国向不收税,则成本较轻,以较中国,则价为贱”,但中国政府的茶税率80年代后期高达25%。

——以上材料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19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茶叶贸易迅速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这一发展对英国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英茶叶贸易发生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发了特许状,允许商人集股组建东印度公司,垄断与东印度的贸易。该公司最初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香料贸易,后转向印度建立根据地,拥有军队和舰队。18世纪中叶起,通过战争排挤法国、荷兰势力,建立在印度的统治地位,将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掠取中国的茶叶和生丝。英国政府依靠它在印度的财产和武装,对缅甸、阿富汗及其他亚洲国家进行掠夺战争。后来,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很多商人都极力反对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为适应新兴工商业资本的发展要求,英国政府先后取消该公司对印度(1813年)和中国(1833年)的贸易垄断权。1858年公司被撤销。

——摘编自【日】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与衰的时代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进入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电学、磁学、光学、化学等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的智慧魔术般地将电灯、电话、电报、电站、电车、电机、电缆等新生事物接二连三地呼唤出来。电力、钢铁、化工、机车制造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工业化浪潮滚滚向前,人类满怀激情地迎来城市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新阶段。得益于“电气时代”“钢铁时代”的巨大生产力推动,集中化、垄断化以及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大大加强。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很多次技术革新或者技术革命,但既能够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又能够引起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巨大变革,因而堪称工业革命的为数并不多。18世纪末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可称第一次;19世纪末发源于美国和德国的工业革命则是另一次。较之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很多方面显示出其独特之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步入“电气时代”出现的社会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呈现出的新特点。
6 . 城市化推动了社会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城市化在19世纪50年代的完成,英国工业生产在1850—70年间达到高潮,成为世界头等工业强国……为了生产更多的肉类和粮食供应城市,英国出现了圈地建立大农场的热潮,进一步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以前,大部分工业集中在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地区,随着城市化的进行,“黑色英格兰”(指英国西北部)一派生机勃勃,英国的工业和经济重心开始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偏移。

——刘康《城市化推动英国工业革命进程》

材料二   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但是相应的资源却没有相应地向城市集中,加之政府又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使得早期英国的“城市”问题愈演愈重。煤炭燃烧产生的烟雾直接威胁着市民的健康,一切流经工业城市的河流变得又黑又臭,直接诱发霍乱等疾病。城市住房根本容不下蜂拥而至的乡下人,住房十分拥挤,工厂劳动的报酬也少的可怜。

——胡立雪《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城市病的治理》

材料三   1833年议会通过《工厂法》,对不同年龄段的工人工作的时间及报酬做了明确规定。1847年通过《河道法令》,严禁向作为饮用水源的河流、水库、管道等排放污水,并责成各级政府负责监督实施。此外还先后颁布了四部《工人住房法》,要求政府为工人提供更廉价的、适宜居住的房屋,并采取多种措施以改善工人的住房问题。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化带来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因素。
(2)据材料二、三指出英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和英国解决“城市病”的途径。
7 . 公益事业和社会救助,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出现一系列的“社会病”。全国13%的人居于臭气熏天的狭小的地下室或角楼中,通风条件极差并容易形成传染病,30年代两次爆发大规模霍乱并致死近2万余人。社会犯罪率不断提升,1805-1848年间因抢劫或盗窃被审判的人数从4605人增加到27816人。大量妇女甚至儿童因生活所迫离开家门和学校走进工厂或其他场所挣钱糊口。由此产生大量的文盲,降低国民文化素质,偷盗、抢劫、杀人等犯罪事件进一步增加。人们开始对旧有的法律和制度的权威产生质疑,呼吁社会关注贫民的生活状况,关注弱势群体,重视公益事业和社会救助。

材料二   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案,确立院外济贫原则,广建济贫院,建立中央济贫机构,改善济贫管理,颁布《公共卫生法》,解决公共卫生问题,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民间机构和慈善组织开始各种社会救助的行动。如社会福音运动,慈善救助之家运动,工人协会运动,贫民窟慈善住房运动等。英国社会救助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以上摘编自韩德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社会救助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病”出现的背景,并概述“社会病”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救助的历史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因英葡条约的签订,18世纪初,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黄金大量流入英国,英国日渐成为西欧的贵金属中心。18世纪中叶,荷兰商业利润已从17世纪早期的6.25%降到2.5%,而英格兰银行利息率则为6%,这对荷兰商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荷兰商人的帮助下,英国成立了众多精巧的金融投机机构,这些机构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商人资本,影响最大的要数荷兰商人资本。七年战争中,是荷兰的资本资助了英国的胜利。1780年荷兰向外投资的3.5亿盾中有2/3用于购买了英国国债。此外,荷兰商人还购买东印度公司、英国银行等英国企业的股份。

——摘编自罗翠芳《商人资本国际流动与近代西欧社会经济转型》

材料二   汉口开埠通商之后,由于租界的建立与不断扩大,近代公共市政不断发展等多种因素,使得通商口岸土地价格飞涨。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为筹措洋务经费,开始出卖公共地产。一些大商人,沿京汉铁路线、陇海线大量收购地皮,留备该地发展后自用或居奇牟利。汉口商务总会的商人们除了在武汉大量开设钱庄,经营放贷外,还热衷于投资武汉的房地产,总会第一届协理刘歆生在其人生盛年之时拥有江汉路街面楼房15栋、生成里160栋、伟英里50栋。程沸澜、程栋臣兄弟通过购买、自建、并购等方式几乎控制了武汉房地产的半壁江山。除此以外,汉口投机房地产的还有王琴甫、王柏年、贺衡夫、胡赓堂等诸多资产雄厚的商人。

——摘编自罗翠芳《近代汉口商业资本探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18世纪荷兰商人资本大量流入英国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8世纪荷兰商人与近代汉口商人投资活动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阐释上述不同点形成的历史原因。
2023-06-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一)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全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从南北战争结束后开始,到20世纪初后完成,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在全国范围内工业迅猛发展,并从北部向南部和西部扩展。“大企业时代”取代了“小企业时代”。1865~1900年,美国工业产品价值增长了500%,20世纪初的增长率更高。新的工业部门和大型的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已经建立,工业城市相应涌现,基本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美国学者查尔斯·卡尔洪说:“20世纪初,美国在工业化世界中能够炫耀它规模最大的、发明最多的、生产能力最强的经济。它的公民享受着地球上最高的生活水平。”

——摘编自刘绪贻等《美国通史》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口为5.42亿,其中农业人口有4.84亿,当时农业和传统手工业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接近90%,人均国民收入远低于亚洲平均水平,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份额可以忽略不计,当时的基本国情就是“一穷二白”的落后的农业大国。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产出国,非农产业增加值占比已超过90%,主要工农产品产量大都居世界前列,粮食、油料、水泥、钢材和发电量等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可以说,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与此相匹配,2013年中国也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摘编自黄群慧《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成就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工业化的启示。
2021-07-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16年,一株咖啡树经摩卡港转到荷兰,使荷兰人在咖啡种植的竞争中取得上风。

1658年,荷兰人开始在锡兰培植咖啡。

1699年,荷兰人使爪哇出现了第一批欧式种植园。

1715年,法国人将咖啡树种带到了波旁岛。

1718年,荷兰人把咖啡带到了南美洲的苏里南,拉开了世界咖啡中心地区(南美洲)种植业飞速发展的序幕。

1723年,法国人加布里埃尔·马蒂厄·德·克利(GabrieMathieuDeclieu)将咖啡树苗带到马提尼克岛;

1727年,南美洲的第一个咖啡种植园在巴西帕拉建立。随后在里约热内卢附近栽培。

1730年,英国人把咖啡引入牙买加,这之后富有传奇色彩的牙买加蓝山咖啡开始在蓝山地区生长。

1750—1760年,危地马拉出现咖啡种植。

1779年,咖啡从古巴传入了哥斯达黎加。

1790年,咖啡第一次在墨西哥种植。

1825年,来自于里约热内卢的咖啡种子被带到了夏威夷岛屿,成为之后享有盛名的夏威夷科纳咖啡。

1878年,英国人使咖啡登陆非洲,在肯尼亚建立咖啡种植园。

1887年,法国人带着咖啡树在越南建立了种植园。

1896年,咖啡开始登陆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地区。

——摘编自《咖啡的起源与传播》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3-02-14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