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3 道试题
1 . 从1922年开始,苏俄接收德国人帮助建设工厂和企业。到1929年以后,苏联接受的西方国家技术援助80%来自美国,这种技术引进持续到冷战中期。这说明了苏俄(苏联)的经济建设
A.利用了国际局势的变化B.借鉴了西方的市场经济
C.受益于冷战政策的实行D.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2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在改革中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多党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据此可知,该领导人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3 . 以下图所示为1918-1937年苏俄(联)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单位:亿产布)。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苏俄国(联)的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B.新经济政策调动了苏线(联)各界投资热情
C.苏联计划经济体到推进了国家现代化
D.斯大林模式彻底解决了苏联的资金因境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材料二:1929年秋天,斯大林选择了加速全盘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斯大林提出,为了保持工业化发展的高速度,必须通过“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从以后的实践看,农业集体化并没有在发展生产、增加产量上取得成功。而且由于冒进和对农民的粗暴剥夺,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出绝对下降趋势……这里也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加速积累、加速重工业化必然加剧同农民的矛盾。从最初动机看,苏联之所以加速推行全盘集体化,与其说是为了农业本身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如说是为解决农工矛盾和保障国家工业化而寻找途径。

——摘编自肖冬连《加速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评价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业化?
2021-09-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领导地位的措施是(  )
A.戈尔巴乔夫将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B.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C.戈尔巴乔夫提出“更新联盟”的构想
D.《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2021-09-0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为了战胜暴徒,苏维埃政权采取的经济措施是(  )
A.组建工农红军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新经济政策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1-09-0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遭到了严重的失败,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材料三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从苏俄到苏联,实施了哪些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一中的经济政策。
8 . 为了解决苏联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改革的重点是农业B.力图摆脱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由经济体制改革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9 . 斯大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时,把新经济政策划分为两个时期,认为如果从1921年开始的第一个时期必须从农业开始来发展的话,那么从1926年就进入了“直接工业化时期”。在“直接工业化时期”,苏联
A.依靠外国力量积累资金B.农业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C.允许商品货币关系存在D.政治经济体制趋于集中
10 .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都以解决农民问题为突破口;都提出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都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表明
A.经济政策应当与国情相适应B.社会制度是经济政策制定的依据
C.我国复制了苏联经济发展模式D.“冷战”有利于中苏加强经济合作
2021-09-0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