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锄草),果隋(注:隋可能指蓏,意即瓜类植物的果实)嬴(一种寄生蜂)蛤,不待贾而足,地孰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zǐ yǔ,指懒惰或贫弱的人)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ōng,关门),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ù,今陕西户县北)、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四《沈昙庆传》


(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概括指出《史记》和《宋书》对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描述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二中所述经济状况出现的原因。
2021-11-03更新 | 288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9+N联盟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秦汉、隋唐、明代)宰相籍贯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余意峰《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的时空变迁规律》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宰相籍贯分布信息,并分析其原因。
2021-06-0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部分)

时期隋唐宋辽金元清(19世纪初)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6.427.210.710.5
粮食总产量(亿市斤)889.821749.452385.882340.97
社会粮食总需求量(亿市斤)6961113.61718.52456
全国人口(万人)9000120002000030000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988.71457.871192.94780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从表中任意选取一个时期,提取粮食供求关系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要求:信息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司马迁将汉版图划分为四个大区,大区之下又划分若干小区。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当时十三州的制度已经确定、颁行,这是基于政治考虑,司马迁依据经济、地形因素划分,识见非凡。山西区划中,关中与巴蜀沃野千里,都具有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两区凭借栈道,互通有无。山西、山东指的是肴山之东西。肴山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和灵宝市之间。以肴山为分界,当时有名的函谷关就在肴山之上。函谷关自战国就是秦国与六国的分界处,当属于政治区划范畴。司马迁以此为分界是继承传统,并非原创。但是山西、山东又有差异,山西多竹木之器,山东多鱼盐之利。江南则以江淮为限。淮河、长江是非常明显的地理要素。龙门碣石北则多马、牛、羊、旗、裘、筋,是以畜牧为主或半农半牧方式的区域。

——池维兵《司马迁经济地理区划思想初探—<史记货殖列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迁划分经济区的依据和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哪些经济区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1-03-2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有许多种复杂的类型。置是设置,新政区的设置常在新开辟的领土上或在原有版图内的空白地区。分即分置,有许多新政区是从原有政区中分置或析置而来,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由一个政区分成两个或若干个新政区,另一种是由若干政区各划出一部分地域,组成一个新政区。废就是撤销已有的政区,也称罢或省,撤销政区有时是领土的放弃,有时是将该政区的领域划入其他政区。合,指政区的合并,在大多数情况下,撤销政区的同时意味着并入其他政区,所以并省(或省并)两字常常连用。并入其他政区的情况就称为合。两千年间,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过程是不断发生的,不但无年不有,几至无月不有。不过同时设置许多政区的现象不多,而一次并省大量政区的情况却是常有之事。

在南北不同的地域中,政区幅员的减小速率是不一样的,南方政区幅员的减小速度要快得多,与之相应,南方的政区分布也就越来越密。

——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置废分合”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南方政区分布越来越密的原因。
2021-12-17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三)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代战争分布表(按明代行政区域划分)

序号省名战争总数各历史时期战争次数
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
1京师712897311622860146
2南直841506534314998136
3山东43714167103851823
4山西47895351091313375
5河南8202031382711504315
6陕西12814620143236515879
7四川381638821075296
8湖广4062934148796353
9江西1261837141551
10浙江20814203521127
11福建107043131176
12广东95025101761
13广西123020132880
14云南130011831278
15贵州470001145
合计6192661682167714116201141

注:京师:指北直隶,以北京为中心,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南直:即南直隶,以今南京为中心,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一带。

——据施和金《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战争在时空分布上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与前代相比,明代中后期的战争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代,南方的主食以稻为主,而北方的主食以粟为主。粟是黍和稷的总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粟就是产量最大,也是秦人最常吃的食品。

在汉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以种植大小麦为最多,其次是粳稻和粟类;北方草原地区以种植荞麦、高粱为主;西北高原地区以种植粟类为主;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最多。这种因地理气候的差异而形成的几个不同作物区,至迟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各作物区种植的主要谷类成为各作物区人民的主食来源。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的日常生活方式与秦汉一脉相承,但也带有相当浓厚的时代色彩。这一时期的主食有饭、饼(蒸饼、汤饼、油饼、烧饼、胡饼等)粥等。佐餐的菜肴副食,富贵人家以肉、鱼、禽、蛋等为主,穷人则以盐豉、燥蒜、蔬菜为主。

唐代饮食比前代更加丰富多彩,主食以麦、粟、稻为主,间以多种杂粮。小麦面食为最主要的食品。副食以葱、韭、蒜、菠菜、竹笋、杏、梨、枣、瓜、葡萄等蔬果为主。唐代饮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胡食盛行,尤其是开元以后,“贵人御馔,尽供胡食”,成为一时风尚。前述胡饼即是一种胡食,这是唐代民族融合的结果。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第5版)

材料三 饮食方面,宋人引进了早熟的占城稻,不啻多了一季的收获。而且,新品种的稻米皮薄糠少,可以食用的米粮重量也增加不少。北方及中部,麦类取代小米成为主要的食粮。五代以后,豆腐成为家常食物,麦类与豆类富含蛋白质的制品,如面筋、豆皮等,也已是日常食用之物。这些素食的出现与推广,当与佛教禁杀茹素的要求有相当关系。

宋元之世,讨论食疗养生治病的著作颇多。举例言之,宋人陈直《养老奉亲书》及元人邹铉《寿亲养老新书》都详论老年人饮食应予注意处,也介绍了一些特具营养价值的饮品与食物。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秦汉至宋元饮食结构的特点。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秦汉以来饮食特点形成的原因。
8 . 中国古代一级地方行政区治所

(1)以上三幅图是秦、隋、元三个朝代一级地方行政区治所示意图。观察图片分别指出三幅图对应的朝代。
(2)一级地方行政区治所的分布与政治、经济(包括人口数量)等有密切关系。从秦到元一级地方行政区治所南北密度分布有何变化?并简析导致其变化的具体原因。
9 . 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主要出于政治军事需要,个人享乐是次要原因,没有隋炀帝,运河还是会由别人来开凿的。该学者的主要依据是,隋朝
A.国家统一政局稳定B.商业贸易不断发展
C.民族交融不断加强D.南方经济地位提升
10 . 下列三幅图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唐朝、南宋、清朝)的科举状元地域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幅图所反映的分布状况及变化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