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虽然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只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在宋朝和明清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明神宗实录》这样描述17 世纪初苏州丝织业自由雇佣劳动的状况: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 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 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发展的特点,为什么说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种新生产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这种新生产方式在当时不能充分发展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五代时,以铁钱与铜钱相辅而行。宋初,仍以铜铁钱为主。太祖初铸钱,文曰“宋元通宝”,重量以唐开元钱为准。太宗时,更铸“太平通宝”、“淳化元宝”等钱。仁宗时,曾铸当十的铜铁钱,以助军费,而盗铸者甚多。神宗时,改为当二,盗铸始息。真宗时,四川始用纸币,名曰“交子”。当时张咏镇蜀,以蜀人嫌铁钱笨重,不便贸易,因而召集富民十六户,发行纸币,是为交子。一交值一缗,以三年为一期而兑换之。其后富民乏赀,不能兑现,转运使薛由、张若谷乃建议中央,于益州置“交子务”,主管其事。仁宗从其议,规定每期发行交子以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缗为额。后来,陕西等地,也渐通行交子。

——据傅乐成《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货币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货币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政府应对措施的效果。
2021-03-15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当时进出口货物达400种。

——崔瑞德、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对外国策的变化,以及东西方传统商路的改道,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从14、15世纪开始,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使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崭新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通过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积极的对外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崔瑞德、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14、15世纪“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产生的影响。
4 . 市镇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 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 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 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 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 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 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朗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镇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0-09-11更新 | 1282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东京)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东京出现了“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宋代的扶贫帮困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进行扶贫救助;另外还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票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等;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如每逢冬春时节,政府一般会向贫民赐钱、赐衣及赈粜,助其过冬和春耕;对于无力抚养子女的贫民,政府向其发放生育补贴;对于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政府也会免除其部分劳役。宋代的这些做法为历代王朝所借鉴。

——摘编自孙竞等《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扶贫帮困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扶贫帮困的原因。
2020-05-15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4月统一测试历史试题
6 . 宋代的商业实力雄厚,推动了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尽管宋代中国积弱,但由于经济发达,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草市”。这些新起的城镇,有些是在城市周边发展出的新市场,有些是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新城市。在这些地方,客商来往,有商店、仓库、作坊以及各种文化与娱乐活动。陆路的交通路线和水路船只运送,将中国原有的市场经济网发展成为绵密的交换网络。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 北宋首都开封的商业街区分布和长安、洛阳明显不同。城内潘楼街一带是金融中心,《东京梦华录》载其地“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处,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相国寺位于城市繁华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其中又按地区分别进行各类货物交易。城内还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城内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等。开封城饭馆、洒楼非常多,全城有大酒楼72处,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饮食店和招待客商的邸店,这些都要说明商业活动和流动人口的增加。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宋代的国家制度和汉唐的制度有很大差别—朝廷不完全依靠田赋地税作为国家的收入。政府征收的榷税和皇室直接经营工商业所取得的收入,大约是传统农业税的一倍,这乃是宋代政府的主要财源。宋朝武备不振,便向北方的强敌缴纳岁币,以换取和平。贡献给辽、金的大量丝帛,不是由民赋征收而来,而是靠商业支撑,以此作为国家生存的本钱。不仅中央政府经营商业,各处地方政府也掌握着大小不一的商业资源,以维持其运作。因此,宋朝以经济力量支撑国家统治的方式,堪称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模式。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草市形成的特征,并分析其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封商业街区的特点。
(3)据材料三,对宋朝以经济力量支撑国家统治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模式”做出合理解释。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既是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又是全国性的商业经济中心。像汴京“八荒争凑,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当时汴京城里有不少大型定期交易场所,.而临安城中的行业组织就有414个,这些行业或相对集中在一定区域,或分布在各个街市。宋代以前,太湖流域的县城大多只是小规模的政治据点,至宋代,它们逐新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和社会中心,宋代因工商业发展而出现的地区性经济中心城市更是遍及全国,如京兆(今西安)、西京(今洛阳)、福州、广州等,宋代城市格局由封闭转向开放,经济职能增强,城市经济空前繁荣。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出现主要是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城市最早的手工业是为满足城镇及周边乡村居民日常需要的,如铁器制作、皮革珠制和皮具是其基本行业,城市是农产品与城镇手工业产品相交换的场所,乡村的部分农产品也通过城布运往外地市场,农村居民所需的外地商品,也主要从城市市场上取得。如,瑞士莱因菲尔登城的外来商品中,有来自阿尔萨斯的葡萄酒,萨尔茨堡和洛林的盐,在城市工商亚发展基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以极强的渗透力,对农村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瓦解,引起了农奴制和庄因制的解体和崩溃。同时,还从法律道德、社会意识、大众心态等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对乡村施加着深刻影响。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城乡关系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点,并据此分析城市在推动西欧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2020-10-08更新 | 202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行会约始于唐,当时在市中按行业组织成行,有行头管理,负责向政府纳税……行户之间相互帮助,行头代表本行利益,有事与官府交涉。工商业者要按行向官府供应百货,官府上下勒索,各行苦不堪言。宋代的行会也是一种垄断性的组织,如不是本行中人,即不得在当地营业。为了防止本行内部的竞争,行会评定物价,规定了行户不得离开这一规定而“违众独减”。各行对自己的产品质量也有要求,各行唐宋时如所做的产品不合规定,不得为本行成员。唐宋时期的行会大体上已是工商业者的独立组织。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29年7月,中国参加了国际商会第五届大会。在10日举行的正式大会上,中国代表强调“不平等条约及治外法权为中外经济发展之障碍,有即日取消必要,各国欲增进对华贸易,非以平等待遇不可。”在该日讨论会的最后,比莱利以国际商会会长的身份邀请中国工商、金融各界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加入国际商会,得到与会各国代表全体赞成。虽然并未就有关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治外法权,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等问题,取得什么具体的成果,但是在许多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影响。

                                   ——朱英《近代中国商会、行会及商团新论》

材料三   到1988年,全国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成为国营、集体、私营、“三资”等各类工商企业携手发展的社团组织。各地工商联参加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积极进言建议。同时,积极反映并参与解决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的用地、乱收费、乱募捐、财产安全、法律保障等问题。90年代中期,工商联已同海外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个工商社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还发起成立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合作联盟,71个国家的80多个商会都加入联盟中来。

——摘编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会的崛起与发展》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中国行会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商会参加国际商会的表现及其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全国工商联的作用。
2020-06-18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0届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二)历史试题
9 . 变化是历史本身具有的特性,了解变化沿革有助于增强社会洞察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四川成都:一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花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赵公豫写道“人穿鱼蟹市”,“丝竹管弦成往事,空余梭布市扬州”。另有诗歌写道:“药市并乐事,歌楼沸晴空”,“酒肴劝属坊市满,鼓笛繁乱倡优狞”;“又见笙歌入寺来”。

——摘编自张金花等《从两宋诗歌探析宋代专业市场》

材料二 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广州生丝出口在全国生丝出口总额中只占百分之八,到七十年代初,则占四分之一了。1872年,南海简村出现了一家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容女工六七百人”。据《南海县志》载,该厂“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周澹宁《中国近代经济史新论》

材料三 清代嘉庆年间,各地连续爆发起义,民间镖局被抢之事时有发生,异地运现的安全问题令商人们头痛不已。雷履泰马上意识到经营汇兑业务所具有的辉煌前景,加上“西浴成”颜料庄资金雄厚,分号广布,于是将其改成日昇昌票号。票号人借助金融业的工作生活经验与空间认知,理解、适应、设计、创造出票号空间并赋予其功能与结构。从日昇昌票号建筑的体量、高度、容积率等可以窥视出其与城市的转换界面、隐喻形态、空间传达出的核心内涵。

——摘编自谢璞《日昇昌票号空间的再解析》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专业市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宋代专业市场发展的经济与政策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人,并说明外国资本主义与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之间的历史联系。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释:①指出票号的性质,并分析日昇昌票号创立的历史背景。②以日昇昌票号为例,说明票号建筑的空间体系,并指出日昇昌票号的空间所传达出的文化内涵。
2020-04-20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七彩阳光(三钉)高三4月模拟历史试题
10 . 《中国好声音》节目使“好声音”一词成为热门流行语。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同时代的“声音”也折射出了历史变迁。

【中国古代的叫卖声】

叫卖广告在先秦已出现,《楚辞》记载姜太公站立市井吆喝卖肉,可谓吆喝叫卖的祖师爷。宋代叫卖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到清代商贩及手艺人有近500种,所售商品不同,唱卖的声调也有所不同,甚至不同季节的唱卖,或艳丽或悠长。


(1)概括叫卖广告的变化并分析其历史原因。

【20世纪初的湖北“音响”】

20世纪初张之洞在湖北推行新政……汉阳铁厂的轰鸣、师范学堂的读书声、新军操练的呐喊,其实这些音响传递着张之洞捍卫的制度行将崩溃的信息。不久湖北武唱响起了辛亥首义的枪声。对此王先谦、恽毓鼎等人指责张之洞主办新政“遂为乱天下之具”,清朝灭亡“罪魁祸首,则在张之洞”。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王先谦等人观点的认识。要求:准确理解观点,充分运用材料,全面评述。

【关于全球化的论调】

(19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经历过一个类似的全球化时期……现在所处的全球化时代,我们不妨将其称乏为“全球化第二轮”。(第一轮全球化时期)由于火车、汽车的发明可以在更多的地方以更快、更便宜的价格进行更多的贸易……由于光导纤维、因特网的发明,今天的世界能比以前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那次全球化的初期,占支配地位的是大英帝国的力量、英镑和海军,而今天这个时期完全是由美国的力量、文化、美元和海军所统治。在美国的鼓动下创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使那些开放市场更容易连接。

——摘自2005年托马斯·弗里曼所著《世界是平的》


(3)依据材料,完成下表。

【评价历史问题的不同声音】



(4)请以“不同时代对林则徐的不同评价”为主题,简要阐释你的观点。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充分利用材料,史论结合。
2020-04-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