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宋朝商税中的正税,分为过税、住税两种。商人每经过一个场、务,就要交纳一次过税,按照货物价格,每千钱征收20%;住税是对城镇店铺买卖货物所课的税,即交易税,税率是3%。正税之外,还有各种杂税。这表明宋朝
A.税收征管较为细密B.商业发展环境恶劣
C.政府收入依赖商税D.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2021-11-28更新 | 396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征收赋税实行租庸调制,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这是以“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到玄宗末年,户籍制度废弛,居民转移死亡,土地买卖,财产变化,久未调查,也未重新登记造册。这时,均田制已遭到破坏,但征税时,官府不管实际情况,只凭旧户籍向乡里按丁收税。安史之乱后,户口削减,按丁收税已无法实行。

材料二   为了革除税收的弊病,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并解决对藩镇的军事费用,建中元年(780年),杨炎向德宗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与租庸调不同,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这样就多少改变了贫富负担赋税不合理现象。同时,贵族官僚和商人也要按财产纳税,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中期租庸调制无法继续实行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中期后赋税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影响。
3 . 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推行“输籍之法”:由中央制定户等及纳税标准,各州县官长以此核定每户的征课并载入定薄,“凡民间课输,皆籍其数,使州县长吏不得以走弄出没”。这表明,输籍法
A.是对均田制度的重大调整B.改变了人丁为主的课税标准
C.有利于防止地方官营私舞弊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4 . 北宋于建隆四年(963年)下令各州重新编造“版籍”,把各县的户口、土地情况登记造册:后又规定每逢闰年作一次统计,由县报州,由州上报中央政府,制成“闰年图”,以此作为各州、县税收定额的依据。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户籍管理,稳定财税收入B.维护土地私有,控制农户迁徙
C.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D.保护租佃经营,合法解决纠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朝民歌《木兰辞》中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据此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交易突破坊市限制B.均田农户负担沉重
C.民族交融程度加深D.戏曲艺术逐渐成熟
2020-01-12更新 | 187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政策因素是
时期耕地面积人口
明初8.5亿亩6600余万
清前期10亿亩4.1亿
A.大量耕地开垦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B.摊丁入亩政策使百姓不再隐瞒人口
C.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D.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