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租佃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经济商品化
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C.封建地租货币化
D.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2018-10-11更新 | 511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5届山东滕州市第一中学高三1月期末通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代,南方各地佃农对地主土地拥有永佃权,即佃户对土地具有长期佃作的权利,甚至部分佃户可以转让其永佃权。永佃权
A.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B.损害了地主所有权的利益
C.增强了佃农经济的独立性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这一现象说明(        
A.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B.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
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
2018-02-11更新 | 175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通过不抑土地兼并政策解决了唐末以来农业的萧条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2019-06-10更新 | 161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D.宋代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2019-05-06更新 | 96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莱芜一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此话虽有所夸张,但苏南一带盛行租佃制当是事实.这反映当时苏南
A.土地呈现高度集中B.地主圈占大量土地
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农产品商品化加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欧阳修指出: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其间用主牛而出己力者、用己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这表明北宋时期
A.佃户源于破产的自耕农B.封建租佃关系比较发达
C.劳动力商品化程度提高D.佃户之间产生协作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D.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自嘉靖中年,田赋日增,田价日减,细户不支……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不足,生齿日繁,游手日众。”材料反映了当时
A.土地兼并的现象日趋严重
B.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C.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放松
D.社会风气日益消靡没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农业经营方式是
A.租佃经营
B.田庄经营
C.集体经营
D.个体经营
2018-05-18更新 | 127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1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