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租佃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
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

A.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B.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2019-05-28更新 | 771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17届高三二模考试(针对性训练)历史试题
2 .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草创于明代,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从社会政治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一制度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C.导致人地矛盾的激化
D.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D.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2019-08-13更新 | 340次组卷 | 35卷引用: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一部)4月自主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永佃制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佃农有权永久性地耕种地主土地的租佃制度。一般认为,永佃制萌芽于宋代,明代时有所发展,清代时流行于我国东南地区。永佃制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了
A.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B.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加重
C.封建小农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D.农业集约化发展程度的提高
2018-10-08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二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727年,清政府推行开豁贱籍的政策,宣布取消山西乐户、浙江惰民、徽州伴当(仆人)宁国府世仆等“贱民”的贱籍,户口统一编入正册,使“俾得兴奋向上,免至污贱终身、累及后裔”。这一举措
A.是对传统封建等级秩序的彻底否定
B.促进了社会流动和统治秩序稳定
C.减轻了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D.改变了传统“因业而贱”的职业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明朝中叶的福建漳州,佃户向地主租田时只要交纳若干押金即“佃头银”,便可获得长期佃种地主土地的权利。该现象说明当地
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
B.雇佣剥削关系的出现
C.农村土地产权归属于佃户
D.土地兼并问题的缓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官田招佃,往往张榜招募流民,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租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拦。据此可知当时
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B.中央对地方权力失控
C.租佃双方毁约现象严重
D.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
2018-05-01更新 | 381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第七次文综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代关于物的立法,有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其中动产被称为“财”或“物”,不动产被称为“产”或“业”。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也由单一的所有权派生出永佃权、占佃权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典当、抵当等担保物权。这反映了宋代
A.民间租佃关系日益规范
B.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C.法律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
D.对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清时期盛行一种佃农有权永久耕种地主土地的永佃制,即地主只能收租,无权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这一制度致使
A.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B.佃农社会地位提升C.佃农地租负担得到减轻D.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