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世纪50年代,为履行“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承诺,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了“工人新村”,工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下图为创作于1952年的宣传画《工人新村》,该作品(     
A.反映了生产关系变革带来的喜悦心情B.描绘了工人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的场景
C.体现了“一五”计划在工业上的成就D.展示了家国命运紧密相连的情感共鸣
2023-04-02更新 | 50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     1956 年发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邮票主图为天安门,下端以齿轮为中心,左右对称环绕着麦穗、稻束、 向日葵等。 2 1998 年发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纪念邮票,邮票主图为《人民日报》 发表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第一版报纸,附图为高楼林立的城市风光远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枚纪念邮票设计蕴含的象征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设计两个具有时代特色的元素,并简要说明理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京市从和平解放之日起就开始着手农业生产的恢复工作,建立了生产救灾办公室。1950年11月,北京市委提出畜力、农具互助合作之外,应“试办土地入股合作社”的设想,年底发动爱国增产运动。1952年,北京市召开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在推广农业信贷措施的同时,北京市还结合农贷大力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率先确定了先普遍推行牲口保险,重点试办棉花保险的方针。

——摘编自范明《新中国初期北京市农业政策述评》

材料二

图1 949-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变化                                                               图2 1949年-2019中国人均粮食粮食占有量

----据王宏广等《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过渡时期北京市农业政策的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原因。
4 . 1951年12月,毛泽东提出:“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要“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这是因为(     
A.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B.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要求
C.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D.建国初面临的国际形势
2023-03-01更新 | 19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要求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的方针政策。材料表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A.完全照搬了苏联模式B.基本解决了阶级矛盾
C.强调从基本国情出发D.满足了人民普遍愿望
6 . 下图出自《人民画报》1952年9月号一篇题为《第一台自造的火车头》的文章,文中写道:“在制造新火车头的过程中……动脑筋,找窍门,形成热烈的群众的运动。在每一个车间都可以看到:普通的工匠,吊车司机,甚至是学徒工,都可以成为创造发明和技术改进的能手。”图文信息反映出
A.工业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B.公私合营激发工人积极性
C.工人阶级发扬主人翁意识D.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风尚
7 . 下表是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情况统计表。这一时期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党员总数

工人党员占比

农民党员占比

1949年底

448.8万

2.5%

59.6%

1956年

1250.4万

8.8%

52.4%


A.土地革命的开展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国民经济的恢复D.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2022-06-30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为李可染创作的新年画《新得的黄牛》,年画上的题诗为:前天分了房和地,今天拉回大黄牛;犁椎绳索收拾好,明天先耕村东头;只要咱们加油干,往后吃穿不用愁。关于该画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农民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B.农民拥护农业合作化运动
C.农村贫困得到了彻底解决D.农村生产力发展出现质变
2022-05-27更新 | 26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80年中国五年计划(节选)

阶段年限主题
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经济恢复
“一五”计划1953—1957工业化起步与社会主义改造
“二五”计划1958—196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经济调整1963—1965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五五”计划1976—1980建立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

——摘编自马远之《中国有一套——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

材料二

   

——摘编自陈晓东、邓斯月《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

综合上述材料,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0 . 1962年,在大力压缩各项生产指标的同时,对工业企业进行关厂并厂,缩小规模,使全国的企业数由1959年的31.8万个减少到1962年的19.7万个,减少了38%。这一变化出反映当时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工业生产严重过剩
C."左"倾思潮影响巨大D.经济建设趋于理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