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工具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近代铁路的兴办与发展】

材料一从铁路以知识形态传入中国开始,到中国铁路建设事业的真正起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其间有过7次讨论争论、7次铁路试办、7次列强的实验性活动、7个人不同的作用(李鸿章、张之洞的努力,刘锡鸿、徐致祥的反对,奕䜣、奕让的支持,慈禧的决策),最后才有芦汉铁路的“定计兴办”。在皇室游玩铁路的兴建过程中,订购7辆车和7里长的铁路轨料,动用700名工匠建设路基,第二期延长时又订购的是7里长的铁路轨料。

——摘编自朱从兵《晚清皇室与近代中国铁路建设事业的起步》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中国的铁路修建正在起步,里程数不多,干线尚未建成,但铁路的重要性已被朝野体认,衰败的中央与崛起的地方对铁路修建权的斗争导致了集权能力的颓丧与帝制国家的倾覆。一战中德国战败,德国权益被日本接管……日资随即大规模进入,遂成一枝独大之势,北洋政府的铁路外债主要向日本举借。一战结束后外部势力重返中国,中国主权呈瓜分之势,中国的路权与路政复遭严重侵夺,地方实力派借助列强之力控制地盘,对抗北洋政府,攫取和瓜分铁路收益,遂使北洋政府对铁路失去控制,中央建制沦为空壳。铁路与其说成就了国家,不如说肢解了国家。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至抗战爆发时止,铁路的修建、铁路的专业化和国家对之实行全面管理才勉强有了所谓“黄金十年”的气象。南京政府对铁路的财政、政治与人事的控制能力有所增强,铁路线的规划向着对其统治造成威胁的地区延伸,具有很强的政治集权、地方控制和国家统一的政治色彩。

——摘编自陈明明《铁路与中国现代国家的重建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铁路兴办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修建铁路的影响。
22-23高二下·浙江·期中
2 . 铁路交通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生产力的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


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唐胥铁路,是李鸿章为解决开平矿务公司的煤炭运输至海口的问题而下令修建的。铁路最先计划连接开平煤矿至北塘口,但清末的中国官府却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距离唐山不远的东陵而竭力反对。为避开清朝顽固派的反对,李鸿章在筑路奏请中特别声明只修以骡马为牵引力的“快车马路”。铁路于1881年6月9日开工,同年11月9日竣工,全长9.7公里。铁路总工程师为英国人克劳德·金达,使用标准轨道,建造费用11万两白银。……1886年,开平铁路公司成立,首先从开平煤矿收购唐胥铁路,独立经营铁路业务,然后开始展筑铁路。唐胥铁路后来成为京山(山海关)铁路的一部分,1994年在唐山因京山铁路压煤改线而成为七滦铁路的一部分。

——摘编自李子明《晚清铁路发展史》

材料三       中国铁路,从“追赶”到“领跑世界”

2004年

中国中车陆续开始引进日、德、法等国技术,联合生产时速200公里动车组。

2011年

中国研发制造出以“和谐号”CRH380为代表的17种型号动车组,涉及4个技术平台,涉及时速350公里。

2012年

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发工作启动。

2014年

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至安卡拉的伊安高铁二期建成通车。

2017年

两列复兴号动车组率先从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宣告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2022年

2022年4月2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创造了明线相对交会时速870公里世界记录。

2022年

截至2022年底,全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

——摘编自“学习强国”APP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试举一例说明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铁路交通的成果。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胥铁路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地位。根据材料二,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高速铁路是20世纪铁路建设的新成就。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的标志,概括中国高铁“领跑世界”的表现。
2023-05-23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9年5月,郭嵩焘从驻英公使任上返国,“乘小轮返湘,湘人见而大哗,谓郭沾染洋人习气,大集明伦堂,声讨致罪,并焚其轮。”慑于湖南民众的保守排外,张之洞曾以“湘省风气未开,易滋事端”为由拒绝湖南士绅内河开行轮船的呈请。 株萍铁路(湖南第一条铁路)1905年竣工。初建之时,“湘赣民风未开,不通外情,迷信风水,于筑路大碍。为求铁路早日建成,凡庐墓不肯迁让者均设法绕行”,至使该路少直多弯。 当时铁路的主要经办者盛宣怀对此大有感慨:“时风气未开,民间惑于地脉风水之说,旁挠者众,经营累月,始有端绪”。

——摘编自余建明《交通方式的演进与近代社会变迁述略》

材料二   2022年12月26日湖南省最后一个地级市———常德市正式开通高铁,是湖南高铁建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件大事。从2009年12月26日湖南第一条高铁———武广高铁正式运营开始,到湖南“市市通高铁”目标的圆满实现仅仅用了13年,全省形成“4小时经济生活圈”。常益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渝厦通道、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优化湖南西北部交通的重大战略工程,更是进一步深化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具体体现。

——摘编自《常德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湖南交通方式演进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湖南实现“市市通高铁”的意义。
2023-03-08更新 | 19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和1942年我国西北地区工厂、资本和工人总数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材料二   1937~1940年的厂矿内迁是中国工业第一次大规模的西进运动。截至19406月底,据工矿调整处的数字。迁入大后方的民营厂矿共452家,内迁设备约12万吨,各种技工12164人,虽然当时内迁西北的厂矿无论从数量和设备上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它们给西北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设备、人才以及管理经验,还填补了西北的一些经济空白,带动和刺激了西北经济的发展,为西北工业充注了新鲜血液,成为西北开发的生力军。厂矿内迁这一中国近代经济史上空前的经济大移动,拉开了西北开发的序幕。

——摘编自王广义《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北工业建设政策与绩效》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随即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统一管理全国铁路的运输生产、基本建设和机车车辆工业,到1949年底,全国铁路达21810公里。“一五”计划时期,全面改造旧中国铁路落后面貌,同时将新线建设放在西南、西北地区……1991年,国家启动高铁科研攻关计划,2005年制定通过《中长期铁赐网规则》,明确了建设目标,强化了高铁建设“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自主制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投入运营。中国高铁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并大步走向海外,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个大方向,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西北地区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此状况的成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路建设对新中国发展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一下·四川成都·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古代交通闭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盆地内多山地、丘陵,将广袤的地域分隔成众多的小平坝(即小盆地),一平坝到另一平坝并不方便。四川人民为了消除空间阻隔,不断开拓交通路线。至两宋时期,由于都城都在四川东面,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是四川与中央政府的唯一通途,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峡路是转输蜀布帛、粮草、川盐和纲马的重要漕运路线,也是军事上的重要通道。但峡路转输成本高昂,民困不支,且水路险恶,事故频发。

——据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等整理

材料二1904年,川人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着手筹办铁路。虽尝试过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等多种方式,但至1910年,该公司只筹到所需路款的约十分之一,开工日期一推再推。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通过向四国银行团借款官办,剥夺了川汉铁路公司的筑路权,保路运动随即发生。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屡有兴工之议,但至解放前,未能铺设一寸铁轨。

——据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整理

材料三为实现西南人民自清末以来40余年的愿望,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1952年7月1日,也即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纪念日,新中国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成渝铁路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隆重的全线通车庆祝大会。它的建成,是中国筑路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摘编自俞荣根等《当代重庆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川古代交通状况,说明四川峡路交通在宋代的地位与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川汉铁路在筹办过程中为何充满曲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渝铁路修建的历史意义。
21-22高一下·四川达州·期末
6 . 铁路交通在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铁路交通从无到有。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铁路占40%,但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比率的14%。中国近代的铁路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改编自《中国铁路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事业较快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
187021010593822
18803721691751658
189061722433134919
1900760284402602024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后半期世界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
2022-07-03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七世纪之初,中国长期的分裂局面被隋文帝结束。他开通了从长安到潼关的广通渠,并对古邗沟进行修浚,大大便利了关中地区的漕运和交通。隋炀帝即位后,迁都洛阳,于公元605-610年,费时六年,征用五百余万民工,先后开凿并疏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运河。至此,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八百多公里的大运河全线贯通,巩固了隋朝对北方的政治统治,也使富庶的江南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东都洛阳。


——摘编自张鑫《中国大运河的发展变迁》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英轮陆续进入中国内河航运业。……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是1881年修筑的唐胥铁路。此后,随着开埠通商逐渐扩大与外贸需求、行政控制、国防与垦边的需要,也由于俄、日、英、德对在华利益的争夺与瓜分,缺少水运奈件和拥有政治中心的华北、东北地区率先在建筑港口的同时修筑了京汉、津浦、胶济、北宁、陇海、南满、中东等诸条铁路。这些铁路线路不仅与港口连通,形成原料、农产品出口与工业品进口的重要通道和经济腹地,强化了区域间的经贸往来,也成为清末民初中国行政管理的重要通道和国防运输线,构成了今天中国铁路网络的基本格局。以铁路、港口为骨干,公路、水路、驿运互为关联而形成的这一现代交通体系,对于近代中国从自然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区域城市成长、工矿化生产与相关产业生长、农业产业化种植等,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推动作用。

——摘编自江沛《关于开展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大运河开通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时期新式交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0年民政部核定奏准的交通《违警律》,是第一部完整的仿照西方设立的公共交通法规。其根本原则是限制个人随意性,保障公众利益。其中9项严重“违警罪”为:“一、于私有地界内当通行之处有沟井及坎穴等不设覆盖及防围者。……三、乘自行车不设铃号者。四、夜中无灯火疾驱车马者。五、以木石堆积道路,不设防围或疏于标识点灯者。……七、未经官准于路旁河岸等处设开店棚者。八、毁损道路桥梁之题志及一切禁止通行或指引道路之标识等类者。九、渡船桥梁等曾经官署定有通行费之处,而于定数以上私行加索,或故阻通行者。”

——摘编自李长莉等著《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

材料二   1959年,公安部和其他部门联合颁发了《关于城市交通规则的补充规定(草稿)》,明确规定:车辆装载不准超过规定的重量,小型汽车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客运汽车只准拖挂一辆,自行车在转弯时要伸手示意等,没有明确的处罚条例。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交通部分别公布了《机动车管理办法》和《公路交通规则》,把城市交通和公路交通分割开来,分别制定了法规。改革开放后,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务院于198610月决定改革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全国城乡道路的交通管理由公安部门统一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8839日)、《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1991922日)等一批重要的交通法规也相继出台。

——摘编自赵炳强《我国道路交通法规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10年颁布《违警律》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后道路交通规则的发展历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0年由史蒂芬孙主持修建的利物浦至受彻斯特铁路,让人们逐渐认可了这种新的交通工具,很快,铁路建设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由于议会对于铁路法案的批准缺乏统一的规划,且由私人公司承建,导致铁路建设出现很多问题,如地区分布很不均匀、路轨标准不统一、列车设备质量无保障户生铁路事故等。针对铁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英国议会制定了“西摩尔条例”,作为国家对铁路建设和运营规范的尝试。

——摘编自刘佳《简论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铁路的发展及国家干预的开始》

材料二   188111月,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建成,宣告中国第-条铁路诞生。1889年,清廷发布上谕,正式宣布政府兴建铁路,1897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上海成立,通过对外借款,十年间修成多条铁路。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把在中国修筑铁路作为对华资本输出的重要目标和掠夺中国的主要手段。到1900年,西方列强攫取或强夺的铁路利权总里程达上万公里。同时,西方列强侵夺铁路沿线的经济利权。

——摘编自《中国近代铁路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早期铁路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铁路建设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
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
1870年21010593822
1880年3731691751658
1890年61722433134919
1900年790284402602024
①铁路成为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②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
③初步形成了遍布各洲的铁路网④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7-11更新 | 3003次组卷 | 42卷引用:课时41交通与社会变迁-选必2-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