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工具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面是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所占比例的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对外贸易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存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
2022-03-2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B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各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 )。
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
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
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2020-07-11更新 | 4008次组卷 | 65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9世纪,黑奴贸易成就了利物浦的起飞,而海外贸易推动了利物浦的繁荣与强大,利物浦港口成为海内外贸易的重要枢纽,码头和船坞相继建立,并配备了完善的仓库等基础设施。利物浦港口功能的日益强大推动内陆交通的发展。在英国运河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利物浦一直是运河网络的核心位置,运河的发展促进了曼彻斯特这些工业城市与利物浦的对内贸易,也使利物浦的进出口枢纽地位日渐巩固。利物浦与英国工业地区相连接的交通方式不仅仅只有运河,在工业革命的技术支持与经济要求之下,铁路迅速代替运河成为利物浦内陆货物运输的主要交通方式。四通发达的交通网络造就了利物浦在19世纪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港口贸易都市。

----摘编自袁广雪(18-19世纪利物浦的交通变革研究》

材料二 近代以来,江南轮船运输业迅速发展,至 1930年,江南地区有各类新式船舶近2000艘,内河航运、近海航运几乎普及。另外,近代中国远洋航运均为英、美、日、意、德、法、荷等国邮船所把持。近代江南的铁路修筑,始于1876年英商在上海投资建筑的吴淞铁路,终于抗日战争爆发。政府对铁路也是采取支持的政策,“当其时,以铁路为教时要图,凡有奏请,立予俞允。”至1933年,江南地区已有京(宁)沪、沪杭甬、浙贛路杭玉段等系列铁路。公路运输在民国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抗日战争前,江南地区公路已能到达绝大部分县城。随着江南交通发展,陆运逐渐超越了水运,沿线(铁路、公路)、沿海、沿边城市开始兴起,而原先沿河城市开始衰落。

----摘编自丁资勇《日常生活中的江南:交通史视野下的一个解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物浦与近代江南地区交通体系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江南地区交通体系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2020-06-1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崇左、防城港市2020届高三6月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将铁路修建视为“自强要策”开始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截至到1949年,共修建了铁路2.2万公里,远低于世界平均数。在近代铁路修建过程中列强竞相争夺铁路建筑权,直接投资和通过贷款控制的铁路占上述总里程的85%。所修铁路一般采用本国标准,各自设局管理,定价自成体系。铁路机厂技术落后,只能进行维修工作,机车都需要从不同国家进口,型号达198种之多,所以中国近代铁路被称为“万国铁路博览”。东北及热河地区占全国铁路里程总数的45.1%,而西北、西南地区仅占6%。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五年计划关于铁路建设的两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改造现有铁路和修筑新的铁路。五年内新建干线和支线约4084公里,主要有以下八条:贯穿甘肃和兰州的兰新铁路;贯通西北和西南的宝成镇路;内蒙古包头到兰州的铁路;广西黎塘到广东湛江的铁路……为适应工业和林业的建设需要,五年内拟修建铁路支线约800公里。改善现有铁路的运输组织工作,加强现有铁路设备的养护和维修,认真学习苏联的铁路管理经验,加强计划管理,逐步地推行经济核算制。加强勘测和设计的工作,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铁路建设做好准备工作。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19-12-09更新 | 22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到要求。

材料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五个阶段

时间概况
1874—1889清朝封疆大吏为海防、漕运计主张修筑铁路;西方列强无视中国主权,擅自兴建吴淞铁路;清政府一方面赎回并拆毁了吴淞铁路,另一方面又允许了作为运煤工具的唐胥铁路的修建,以及孤悬海外的台湾省铁路的兴筑,并由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兼领铁路事亨宜。
1889—1903清政府宣布兴办铁路,制定了官办铁路、借债筑路的政策,批准设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芦汉铁路、粤汉铁路、关东铁路、沪宁铁路、津浦铁路相继借债兴筑;同时,西方列强强行在中国修筑东省铁路、胶济铁路、滇越铁路。
1903—1911清政府颁布《铁路建明章程》、允许华商集股筑路,由此各省铁路公司纷纷创设,修筑有潮汕铁路、津厦铁路、新宁铁路等民办铁路;1911年清政府以铁路干线国有为名,收回铁路修筑权并出让给外国列强。
1912—1928北洋政府宣布遵守成例,完全取缔民办铁路,继续借债筑路,在其统治期间,年均建成铁路212.4公里,逊于清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
1928—1949国民党政府在:振兴实业”的旗号下制定了铁道建设计划和中外合资筑路政策,浙赣铁路、粤汉铁路、陇海铁路等重要铁路干线和钱塘江大桥、南京铁路轮渡等重要铁路工程相继建成;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一方面在中国东北和台湾擅自修筑大量铁路,另一方面又在中国关内大肆破坏铁路和利用铁路扩大侵华战争,至(全面)抗战初期,关内铁路23%被毁。

——根据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7 . “自津浦通车,而京津之信二日即可抵沪,徐州以下,一日可至,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铁路发展有利于观念革新B.内地与西部边疆的联系在加强
C.铁路交通受到民众的欢迎D.电信事业发展得益于铁路交通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中叶,以英美为主的西方商人和官员采取建议、请求、利诱等各种手段试图在中国兴建铁路。尽管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官僚们看到了铁路的优越性,但出于维护主权方面的考虑,坚决反对铁路的兴建。当时清朝的官员,认为修筑铁路弊端有三:一为“资敌”,对洋人入侵国土长驱直入有利;二为“病民”,占用大量农田、拆迁民宅坟墓,破坏风水;三为“失业”,铁路修成后,沿线舟车挑夫、行栈铺房无以为生,必将聚为流寇。1876年,英美两国合伙欺骗清政府在上海修建了吴淞铁路,引发了中英矛盾,经过谈判,中方以28.5万量白银的价格,回购了吴淞铁路。1877年,清政府赎买铁路后,下令拆毁铁轨、铲平路基、推到车站。1895年清政府迫于压力宣布重建吴淞铁路,该铁路大体遵循原吴淞铁路的走向,利用大量旧路基,最终于1898年全线竣工通车。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政府收回并拆毁吴淞铁路的行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重建吴淞铁路的原因。

9 . 阅读《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
技术门类西方发明上海重庆
铁路1825年1876年1934年
电报1835年1871年1886年
电话1876年1882年1912年
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

A.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
B.应用西方科技速度不断加快
C.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使命
D.东西部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10 . .叶圣陶说:“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行的慢的真意味。”“一包花生米,三个铜子白酒,得这么一点儿醉意,横下来呼呼一觉,待船家喊醒时,就跨上埠头,其不爽快而有味!”下列关于“真意味”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
A.反对使用现在交通工具B.享受火车出行的便捷
C.排斥近代西方文明D.怀念传统生活的闲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