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工具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8年我国第一条   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到2021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6.91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我国的高速公路规划主要由国家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并商省级政府编制,地方政府也有高速公路规划的自主权。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加快了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鼓励高速公路建设单位从银行借贷融资。由此,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资金、政府预算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国外资金组成,银行贷款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种“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高速公路发展模式,刺激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王金余《中美高速公路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材料二   20152021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数及高速公路固定资产投资额统计表

年份高速公路里程(单位:万公里)高速公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亿元)高速公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01512.357949.971.7
201613.108235.323.6
201713.659257.8612.4
201814.2699727.7
201914.961150415.4
202016.101347917.2
202116.91515112.4

——整理自中国交通运输部各年度《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三   美国第一条   高速公路是1937年开始修建的宾夕法尼亚州收税高速公路,到2009年已经完成以州际公路为核心的高速公路网。美国的高速公路由联邦与州按91的比例共同出资建设。其中联邦出资主要来源于“公路信托基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燃油税、轮胎税、润滑油税、卡车和拖车购置税、联邦重型汽车年度使用税等,其中燃油税几乎占了整个联邦公路信托基金收入的90%。美国十分注重对公路交通需求及其影响的定量分析,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形成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公路的一系列模型和参数,为公路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基础。

——摘编自边策《中国高速公路与美国高速公路发展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两国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的不同。
2 . 如表所示为1866~1872年江汉关所统计的平底帆船和轮船的有关情况。对表格数据理解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A.政府日益重视发展海洋经济B.西方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传统船运业具有顽强生命力D.中国航运业近代化成就斐然
2022-04-1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的成功,在英国开启了一个铁路建设大发展的时期。1835-1837年形成了第一次“铁路热”,议会批准拟建铁路1700英里,拟建方案不断获准,投建项目也相继完工,到1844年,通车里程已达2235英里。随着投建项目的完工,1844-1846年间形成了第二次“铁路热",仅1846年就批准拟建铁路4000多英里。1844-1850年间,平均每年通车历程812英里,到1852年,联合王国通车线路长达7336英里。1855-1860年间平均每年通车线路425英里,1860-1865年间为571英里。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约占最后通车里数的70%以上。至此,英国很少再有远离铁路交通线的地方,囊括全英的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建成。

——摘编自张廷茂《英国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进程》

材料二   1865年,一些与对华贸易有关系的英国商人在伦敦成立了中国铁路有限公司,筹划修建上海至苏州的铁路。同年,以英商怡和洋行为主,在上海成立了吴淞道路公司,计划修筑上海至吴淞的铁路,以方便上海港进出口货物的运输,遭到清政府的拒绝。此后,英国驻海领事出面,以修筑“一条寻常马路”为由,向上海地方当局提出购买上海至吴淞间筑路所需土地的要求,获取了征地权,随即开始铺设路基。18761月,路基铺成,开始路面工程,121日,这条铁路全线通车。吴淞铁路的修筑和首段告成,招致清朝政府的强烈反应。经过交涉,英美最终接受了中方“给价买回”和“另招华商股本承办”的方案,中方赎回吴淞铁路。1877年夏秋间,清朝政府在交付赎全后,拆毁了这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铁路。

——戴鞍钢《近代江浙沪地区铁路修筑述略》

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只占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摘编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铁路在修筑过程中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指出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对修筑铁路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对中英两国的共同影响。
2021-09-16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0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年,世界第一条铁路诞生。1876年,中国第一条营业性质的铁路——吴淞铁路由外国人投资建成。1876—1949年,中国修建了2万多千米铁路,但其中没有电气化铁路。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东北地区的铁路占当时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的40%,而西南和西北地区的铁路仅占当时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的5%。光机车就有百种之多,钢轨类型极其杂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勉强维持通车的铁路仅有1万多千米。1928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正式成立,开始系统规划全国铁路,全国关内铁路总里程达到11 700余千米(不包括日本在东北修筑的约1 600 千米铁路)。

——据宓汝成《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1912-1949)》整理

材料二   1949年至1981年,我国修建了31 917千米的铁路。成渝铁路、宝成铁路、成昆铁路等相,继通车。2006年,青藏铁路、上海磁悬浮列车正式投入营运。2008年,时速超过300千米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通车。今天,中国高铁里程已经达到2.9万千米,铁路里程更是高达13万千米,两者均位居世界第一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14年7月,乔治·史蒂芬逊设计制造出第一台蒸汽机车,在矿区车道上运煤。1825年9月,斯托克顿和达灵顿之间的铁道正式运管,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铁路。在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与港口城市利物浦铁路开通时,首相惠灵顿亲自参加典礼,史带芬逊名声大噪。在铁路建设投资热衷,资本大亨乔治·赫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精心策划新线路通车典礼,擅长利用公众场合激发投资热情。他承诺修建铁路高额红利回报,融资非常顺利,获得巨额资金。到19世纪40年代早期,英国营运的铁路总长已接近2000公里。1844~1846年间,英国政府批准的铁路修建里程分别是800公里、2800公里和4600公里。1845年后,铁路热潮不断升温。1880年,英国主要铁路线路基本建成。1890年,全国铁路网形成,总长达32000公里。

——改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是英国人1876年修建的,清政府认为铁路妨碍风水,第二年赎回,予以拆毁。20世纪前,中国自修铁路很少,但有1万多公里铁路权益却落入列强之手。

1928~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关内仅修建了3600多公里铁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西北、西南地区修建了1900多公里铁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基本上未修建铁路。

新中国建立前夕的1万多公里铁路,大多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西北、西南仅占全国铁路的6%左右。这些铁路由列强修建,轨距宽窄不一;列强把本国陈旧落后的设备高价卖给中国;铁路按投资国别设局。分割管理,甚至一个铁路地区由几个铁路局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建设人民铁路的方针,到1949年底,原有铁路基本被接管,主干线基本连接贯通。“一五”计划期间,新建铁路长达6100公里。“二五”计划期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长达34406公里。“三五”、”四五”计划期间,虽然遭遇“文革”,铁路一度半瘫痪,但经过广大职工的努力,仍然建成了一批重要干线和包括南京长江大桥在内的19座特大型桥梁,内燃机和电力机车开始批量生产,1975年底,全国铁路总营运里程达45992公里。1978年后,铁路迎来了整顿与改革新时期,从”包、放、联、通、多”等5个侧面展开改革;实行“利改税”后,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1998年,全国铁路总营运里程达66428公里,2012年,全国有高铁13000多公里,时速均在300公里以上,高铁成为中国亮丽的名片。安全、快捷、舒适成为中国铁路的突出亮色。

——改编自《中国铁路发展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铁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析新中国与旧中国两个时期铁路建设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并指出发生这些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6 . 20世纪初,汽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已大多是租用式的商业化经营,人们主要是临时租用。人们出行方式的不同,已经不再是官民贵贱的标志。这说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
A.淡化了人们的身份等级意识
B.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C.消除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
D.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7 . 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能得到的结论有

①中国科技近代化沿海比内地早
②中国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一些成果
③中国侧重引进西方交通和通讯技术
④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的近代化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8-12-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9届高三12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铁路未通之前,平遥是面向晋南的棉花中心。正太铁路通车后,逐渐成为贸 易中心。山西铁路沿线各城镇以铁路为轴心,把周边乡村纳入怀中,进一步密切了 城乡关系,加速了近代山西乡村向集镇的转变。”材料主要反映了铁路的修建(  )
A.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B.促进了现代贸易体系的形成
C.彻底瓦解了自然经济D.改变传统的城乡布局和结构
9 . 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由此可见,新式公共交通的兴起
A.适应了城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要求
B.大大加快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C.推动了报纸、广告等大众传媒的变迁
D.宣告旧式交通工具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2018-01-24更新 | 948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监测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图8),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变化图

          中国火车机车的发展历程

大清慈禧太后时代,英国进贡给老佛爷   1950年9月修复组装的   1964年制造出中国第一台经过重大技术改进的
一辆火车,后面只有一节车厢。            一台日本蒸汽机车。        “和平型”干线货运机车。


1973年设计制造出我国             2007年我国首列世界先进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
第一台交直流电传动干线机车
从图片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主题,并统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主题,说明必须有史实依据)
2018-01-0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