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工具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和1942年我国西北地区工厂、资本和工人总数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材料二   1937~1940年的厂矿内迁是中国工业第一次大规模的西进运动。截至19406月底,据工矿调整处的数字。迁入大后方的民营厂矿共452家,内迁设备约12万吨,各种技工12164人,虽然当时内迁西北的厂矿无论从数量和设备上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它们给西北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设备、人才以及管理经验,还填补了西北的一些经济空白,带动和刺激了西北经济的发展,为西北工业充注了新鲜血液,成为西北开发的生力军。厂矿内迁这一中国近代经济史上空前的经济大移动,拉开了西北开发的序幕。

——摘编自王广义《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北工业建设政策与绩效》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随即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统一管理全国铁路的运输生产、基本建设和机车车辆工业,到1949年底,全国铁路达21810公里。“一五”计划时期,全面改造旧中国铁路落后面貌,同时将新线建设放在西南、西北地区……1991年,国家启动高铁科研攻关计划,2005年制定通过《中长期铁赐网规则》,明确了建设目标,强化了高铁建设“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自主制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投入运营。中国高铁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并大步走向海外,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个大方向,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西北地区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此状况的成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路建设对新中国发展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03-1911年,全国共成立商办铁路公司16家,集股达5977万元,兴筑铁路422公里。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铁路事业建设举步维艰B.新兴公司开始出现
C.国人民族意识得到提升D.清末新政成效显著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铁路是资本主义工业部门和工业文明的标志。铁路所提供的大宗商品运输和快速人口流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英国、欧陆和北美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许多城镇本身就因铁路而兴,或为适应铁路而重新规划。此外,以法国为例,连接首都与边远地区的铁路网为每个人所用,将法国连接在一起,使里昂和巴黎抱成一团。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史》

材料二   晚清自办铁路缺乏资金和技术,不得不向列强借款。从1885年《中法新约》开始,各大国纷纷获得在华修建铁路的“特许权”。一轮瓜分狂潮后,列强大致根据各自势力范围瓜分了中国铁路。德国胶济铁路,法国的滇越铁路,俄国在东北修建了中东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独立自主地发展铁路。成立铁道部和铁道兵兵种,加强铁路管理和铁路建设。“一五”期间共建成宝成、兰新、鹰厦等铁路6100公里。在“三线”建设中,国家在中西部的崇山峻岭中建成了襄渝、湘黔、成昆、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铁路将广阔的中西部接入全国交通网,起到了整合和建设国家的作用。同时,中国还以援建方式在海外修建铁路,坦赞铁路最为有名。它使富含铜矿的内陆国家赞比亚连通坦桑尼亚的港口,不再受制于仍由白人殖民者控制的邻国。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以来中西铁路发展的异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铁路发展的原因。
2022-01-1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绝。1876年,英国商人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筑了一条吴淞铁路,但这条铁路经营一年多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此后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港和到新竹的铁路。

——摘编自中国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变化图


材料三     新中国火车机车的发展历程



1950年9月修复组装
的一台日本蒸汽机车

1964年制造的中国第一台经过
重大技术改进的干线货运机车

1973年设计制造我国第一台
交-直流电传动干线货运机车

2007年我国首列世界
先进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对中国近代或现代铁路交通发展认识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2021-08-2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遗址图,当时校园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1946)
A.校园中师生服饰呈现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特征
B.师生迁徙途中可乘坐汽车、飞机等多种交通工具
C.新闻报道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研制成功
D.师生互相讨论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中国的影响
2020-10-15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1届高三10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865年,英国人在北京宣武门外修了一段500米长的铁路,想试探一下中国人是否能接受现代交通。但京城却谣言四起,疯传铁路会破坏龙脉,惊扰山川神灵,于是步军统领下令将其强行拆除。材料反映了
A.中国人封建迷信思想十分严重
B.爱国人士借机收回路矿权益
C.长期封闭使中国官民愚昧无知
D.中国军民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2019-05-07更新 | 63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每个时代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1894—1911年,我国共修建铁路约94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国有铁路仅占20%左右。列强按照各自的需要设计和修建铁路,标准不一,造成了中国铁路的混乱和落后局面。

1912年,袁世凯宣布“统一路政”,把各省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用以抵借外债,列强夺得的路权达13000多公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执政以后,以官僚买办资本与帝国主义“合资”的方式修建铁路,共修建铁路约15000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计划地发展铁路。到1978年,铁路营业里程达49940公里,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

1982年,我国政府指出“铁路运输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到198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52119公里。

结合材料和所学,解读铁路在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观察下图,1920年,英国飞行员驾驶一架由亨得利·佩治式轰炸机改制的0-004型14座客机,历时50分钟,完成了中国民航史上的第一次飞行。他当时是由(  )
A.上海飞往武汉B.上海飞往南京C.天津飞往北京D.广州飞往上海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中叶,以英美为主的西方商人和官员采取建议、请求、利诱等各种手段试图在中国兴建铁路。尽管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官僚们看到了铁路的优越性,但出于维护主权方面的考虑,坚决反对铁路的兴建。当时清朝的官员,认为修筑铁路弊端有三:一为“资敌”,对洋人入侵国土长驱直入有利;二为“病民”,占用大量农田、拆迁民宅坟墓,破坏风水;三为“失业”,铁路修成后,沿线舟车挑夫、行栈铺房无以为生,必将聚为流寇。1876年,英美两国合伙欺骗清政府在上海修建了吴淞铁路,引发了中英矛盾,经过谈判,中方以28.5万量白银的价格,回购了吴淞铁路。1877年,清政府赎买铁路后,下令拆毁铁轨、铲平路基、推到车站。1895年清政府迫于压力宣布重建吴淞铁路,该铁路大体遵循原吴淞铁路的走向,利用大量旧路基,最终于1898年全线竣工通车。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政府收回并拆毁吴淞铁路的行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重建吴淞铁路的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4年7月,乔治史蒂芬逊设计制造出第一台蒸汽机车。在矿区车道上运煤。1825年9月,斯托克顿和达灵顿之间的铁道正式运管,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铁路。在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与港口城市利物浦铁路开通时。首相惠灵顿亲自参加典礼,史带芬逊名声大噪。在铁路建设投资热衷,资本大亨乔治赫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精心策划新线路通车典礼,擅长利用公众场合激发投资热情;他承诺修建铁路高额红利回报,融资非常顺利,获得巨额资金。到19世纪40年代早期,英国营运的铁路总长已接近2000公里。1844~1846年间,英国政府批准的铁路修建里程分别是800公里、2800公里和4600公里。1845年后,铁路热潮不断升温。1880年,英国主要铁路线路基本建成。1890年,全国铁路网形成,总长达32000公里

——改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是英国人1876年修建的,清政府认为铁路妨碍风水,第二年赎回,予以拆毁。20世纪前,中国自修铁路很少,但有1万多公里铁路权益却落入列强之手。

1928~l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关内仅修建了3600多公里铁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西北、西南地区修建了1900多公里铁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基本上未修建铁路。

新中国建立前夕的1万多公里铁路,大多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西北、西南仅占全国铁路的6%左右。这些铁路由列强修建,轨距宽窄不一;列强把本国陈旧落后的设备高价卖给中国;铁路按投资国别设局割管理,甚至一个铁路地区由几个铁路局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建设人民铁路的方针,到1949年底,原有铁路基本被接管,主干线基本连接贯通。“一五”计划期间,新建铁路长达6100公里。“二五”计划期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长达34406公里。“三五”、”四五”计划期间,虽然遭遇“文革”,铁路一度半瘫痪,但经过广大职工的努力,仍然建成了一批重要干线和包括南京长江大桥在内的19座特大型桥梁,内燃机和电力机车开始批量生产,1975年底,全国铁路总营运里程达45992公里。1978年后,铁路迎来了整顿与改革新时期,从”包、放、联、通、多”等5个侧面展开改革;实行“利改税”后,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1998年,全国铁路总营运里程达66428公里,2012年,全国有高铁13000多公里,时速均在300公里以上,高铁成为中国亮丽的名片。安全、快捷、舒适成为中国铁路的突出亮色

——改编自《中国铁路发展史》

材料三 2015年9月15日新华社电,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造访中国期间,估计开放120亿英镑高速铁路兴建合约的竞标,为英国吸引中资做最新的努力,英国政府表示,欢迎中国企业联合英国国内企业,对连接英格兰北部、中部与伦敦之间高速铁路第一阶段建造项目的七项合约进行投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铁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析新中国与旧中国两个时期铁路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并指出发生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表明在铁路建设方面中英国际角色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