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工具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北京·期中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交通与时代变迁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必先富而后能强”,“铁路为富强要图”,“购进轮船,略分洋商之利”。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1874年李鸿章奏呈《筹改海防折》,第一个提出修建铁路,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晚清政府建成近万公里铁路,除京张铁路为本国修建外,其余铁路外国均持有部分股权。

材料二   1936年国民政府决定建设西北、西南和中部交通网。到1937年7月,共建成铁路2030公里,主要有:粤汉铁路、陇海铁路、浙赣铁路、江南铁路、同蒲铁路、淮南铁路等。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能够通车的铁路里程仅1万多公里,公路只有3万公里。

材料三



从交通与时代变迁的角度,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10-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北京专用)01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王朝交通建设最具时代特色的成就,是驰道的修筑。“治驰道”是秦始皇统一后第二年就开始进行的宏大工程。对于驰道的形制,西汉人贾山曾有这样的记述:“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道分三条,广五十步。”秦王朝修筑的驰道,东北通达燕地和齐地,南面行抵吴地和楚地,江湖之上,以及海滨的宫观,都可以一一连通。秦始皇时代,还曾修筑由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直抵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的大道,称为直道。据载,这条道路全长“千八百里”。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国近代公路发展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 年)中国公路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所修公路,一般是从军路开始,以地方发动,民间集资或商人集资方式修建的。当时东南沿海处于军阀割据和混战情况下,大都各自为政,互不联系,修建的公路既无规划,又无标准。截至1927年,中国公路通车里程约为29000公里
国民党政府前期(1927—1936年
公路纳入国家规划阶段
1932年,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召开了苏、浙、皖、赣、鄂、湘、豫七省公路会议,另外,还将陕、甘、青等省和粤、闽边防重要公路纳入督造之列。据统计,截至1936年中国公路通车里程达117300公里
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年)这一时期新建公路如兰新、滇缅等多是在地理与自然条件恶劣的边陲地区,勘测、施工任务都十分艰巨,其使用多服务于军事,质量要求不高,而且时兴时废。据统计,截至1946年,中国公路总里程达130307公里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这一时期公路交通以军事为主。公路建设进程不大,特别是国民党溃退时,公路遭到严重破坏。截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能通车的公路只剩下75000公里

——摘编自牛强强《中外公路发展对比·中国公路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道路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公路建设的背景,并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公路建设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
2022-10-13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下图为民国二年詹天佑被任命为交通部技监的任命状。任命状有时任大总统袁世凯、代理国务总理段祺瑞、交通部总长朱启钤的签名。该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①责任内阁制的实行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③公务员制度的内容.④中国近代铁路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4-10更新 | 1081次组卷 | 27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反映了晚清近代化的一些成果,由此得出的结论有
时间事件主办者或推动者
1868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博物馆—上海徐家汇博物院建立法国传教士
1871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在上海安装丹麦公司
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开通英国商人
1877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架设丁日昌(福建巡抚)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开通李鸿章
1905年中国自建的第一家近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建立张謇
①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化先驱
②先进事物多在沿海地区率先出现
③学习和效仿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方式
④西方势力将中国作为近代化的试验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陆续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阻碍了中国近代交通的发展②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交流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④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1-02-02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1届高三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6 . 铁路发展




结合所学,解读上述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2021-01-21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1958 年后,中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反复论证、勘测,克服高原冻土、高寒缺氧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保护和生命安全等技术难题,终于在2006年全线开通了青藏铁路。从政治角度分析,克服万难建设青藏铁路的意义在于
A.利于西藏地区脱贫攻坚共同富裕B.利于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C.利于沿途地区的信息交流和沟通D.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统一
8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张1842年法国庆祝铁路开通的海报。1837年,在巴黎至圣日耳曼之间建成了第一条铁路,从而激起了法国的铁路热。几年之间法国出现了33家铁路公司,但有很多最终破产。1842年,颁布了铁路组织法,开始建立了国家铁路系统,由国家监管,私人公司经营。到1850年,法国已有200多公里的铁轨。

——《泰晤士世界历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法国19世纪中期出现铁路热的原因。

材料二最近一百年中,产业组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生产者让位给企业大亨,小公司被托拉斯取而代之,有时企业规模之大超乎想象力……一百年前的商业规模尚受到地域的限制,如今却可以覆盖全球;以前的商业订单由人或邮政马车来传递,现在则代之于信件、电话、电报和无线电来传递。

——1903年弗兰克·麦克维《近代产业制度》


(2)依据材料二概括此时期的经济特征。并回答出现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876年,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清政府遂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投入大海。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通车。由于地近京畿,引起朝野关注,引发了长达10余年的铁路之争。

——以上材料选自岳麓版教材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四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铁路占40%,但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比率的14%。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3)请回答: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分析“较之19世纪70、80年代,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蛰居上海,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探索中国革命的真理,完成了《建国方略》一书。……其中,“实业计划”部分,包括10方面,主要有:筑10万英里铁路、100万英里公路,修4条运河……,孙中山提出了利用外资等一些重要思想,并指出“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岳麓版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4)材料五反映了孙中山的什么思想?他的这一经济思想有什么特点?
2020-09-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16届高三2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有关1905年历史事件的表述,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A.AB.BC.CD.D
2020-07-2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记载,1888年清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引。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A.顽固守旧势力抵制先进的工业文明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的进步
C.封建专制制度与工业文明的冲突D.封建迷信思想阻碍近代中国进步
2020-05-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