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工具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各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 )。
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
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
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2020-07-11更新 | 4029次组卷 | 65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中叶,以英美为主的西方商人和官员采取建议、请求、利诱等各种手段试图在中国兴建铁路。尽管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官僚们看到了铁路的优越性,但出于维护主权方面的考虑,坚决反对铁路的兴建。当时清朝的官员,认为修筑铁路弊端有三:一为“资敌”,对洋人入侵国土长驱直入有利;二为“病民”,占用大量农田、拆迁民宅坟墓,破坏风水;三为“失业”,铁路修成后,沿线舟车挑夫、行栈铺房无以为生,必将聚为流寇。1876年,英美两国合伙欺骗清政府在上海修建了吴淞铁路,引发了中英矛盾,经过谈判,中方以28.5万量白银的价格,回购了吴淞铁路。1877年,清政府赎买铁路后,下令拆毁铁轨、铲平路基、推到车站。1895年清政府迫于压力宣布重建吴淞铁路,该铁路大体遵循原吴淞铁路的走向,利用大量旧路基,最终于1898年全线竣工通车。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政府收回并拆毁吴淞铁路的行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重建吴淞铁路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