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工具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等等。该守则
A.有意贬损中国人道德水准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C.与中国传统习俗发生抵触D.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统计了株萍铁路、广九铁路、京汉铁路、沪宁铁路等路线建成后的物流营业情况。由此可见
国有铁路营业统计概况(1907—1911)
年份营业里程车辆数载客人数装货吨数营业收入
1907年3392公里703573609943443270-7172321
1908年3554公里776190501675292650-1076515
1909年3659公里8075935260258084795453881
1910年4218公里86351152365075740245849098
1911年5006公里89461278500484340293946393

A.列强加紧了对华商品输出B.交通运输业实现了近代化
C.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D.铁路物流业发展初具规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驰道和栈道的修建,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筑路工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筑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修了多条大道。隋唐两代水陆交通都很发达。尤其是中唐之前,内河航运和海上交通更为繁忙,当时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及全国各主要河道和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等沿海一带。辽宋夏金时期的主要陆上运输工具是名目繁多的各种车辆,造车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宋朝将指南针应用到海船上,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元朝继续开挖运河。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大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交通中心。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明代出现造船高峰,郑和七下西洋,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不久后明朝实行了海禁,清朝廷续,航海事业衰落。

——据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等

材料二   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逐渐发展,以内河航运最为突出。截止到1893年,中国籍轮船133艘;到1911年时,中外内河轮船共有68艘,中方船只占总数的91%,形成遍及上海、长江干支流及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的航运网络。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商轮船先后返回中国沿海内河复航,加之内战频繁屡有征调军用、碰坏船只等事,自营航运业受到很大打击。抗日战争爆发后,外轮陆续撤离,自营航运业均努力抢运上海数百家工厂的内迁器材及军用物资,其后又投入后方水陆交通。战时中国船舶直接间接损失总计三千艘,495320吨。抗战胜利后,各航业公司努力恢复水运交通。据1947年6月交通部统计,当时轮船共1501艘,计179893吨。内河航运终未恢复到战前水平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近代史前编》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交运输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中国与古代中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中国交通变革的因素。
4 . 导致近代中国交通和通信事业发展缓慢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国政府无能
B.外国势力入侵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传统观念的制约
2019-05-09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二中2019届高三高考4月份模拟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我国哪条铁路的修建改变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困境
A.兰新铁路
B.宝成铁路
C.京九铁路
D.青藏铁路
2019-05-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二中2019届高三高考4月份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列对我国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近代航运业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
B.中国铁路建设起步早,但发展缓慢
C.中国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
D.中国自办电报的时间早于自办邮政的时间
2019-05-0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二中2019届高三高考4月份模拟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1年,中国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竣工。1885年中法战争后,洋务派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铁路公司——开平铁路公司。尽管在修建铁路的问题上保守势力的反对最为激烈,洋务派往往在争论中寡不敌众,但是到1895年为止,全国仍陆续修建了360余公里的铁路。

——据冀城《自强·进取·抗争——洋务运动三十年》

材料二   因而中国建设大业必须以交通政策为头等重要,交通则以修铁路为先。“建设之大计,当远测于十百年后,始能立国于基本于永久。建设最要之一件,则为交通。以今日之国势,交通最者,则为铁路。无交通,则国家无灵活运动之机械,则建设之事,千端万绪,皆不克举。故国家有之交通,如人之有手足四肢。人有手足始可以行动,始可以作事;国家有交通,始可以收政治运用后活之效。否则,国家有广大之土地,丰富之物产,高尚思想之人民,而无交通以贯输之,联络之,则亦有等于无。譬智之人而无手足,不能行动,不有发挥,即有聪明才力,亦归无用。是以人而无手足而为废人;国而无交通,是为废国。余以全力筹划铁道,即为国家谋自存之策。”

——据《孙中山全集》第2卷


(1)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国人有关修筑铁路的主张。
(2)综合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并阐述对铁路建设的认识。
8 . 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2018-06-10更新 | 3816次组卷 | 64卷引用:安徽省江淮部分校2019届高三入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郭嵩焘1879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轰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这一变化
A.推动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
B.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C.表明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
D.反映了近代航运事业艰难发展
2018-06-07更新 | 358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清朝著名诗人、外交大家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A.火车B.电车C.电报D.电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