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工具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铁路交通的发展

产生于19世纪的铁路交通在近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铁路交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人类交通运输的革新,而且在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19世纪初的英国漫画《它究竟能跑多快?》。画面中,头戴礼帽的神父问另外两个人:“你们能告诉我,那个吐白烟的机器,所谓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靠什么行走的吗?”二人答道:“我们也不知道,神父先生,在里头也许藏着一匹马。”


材料二:1830年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投入使用。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铁路改变了英国社会,这不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行速度上,也不仅体现在把全国交织成一张铁路网,从而把各地区不分远近连成一体上。它还改变了人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人对生活的看法。

——摘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1865年)以英商怡和洋行为主,在上海成立了吴淞道路公司,计划修筑上海至吴淞的铁路,以方便上海港进出口货物的运输,遭到清政府的拒绝。此后,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出面,以修筑“一条寻常马路”为由,向上海地方当局提出购买上海至吴淞间筑路所需土地的要求,获取了征地权……1876121日,这条铁路全线通车。吴淞铁路的修筑和首段告成,招致清朝政府的强烈反应。经过交涉,英美最终接受了中方“给价买回”和“另招华商股本承办”的方案,由中方赎回吴淞铁路。1877年夏秋间,清朝政府在交付赎金后,拆毁了这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铁路。

——戴鞍钢《近代江浙沪地区铁路修筑略述》

材料四:1896年,清朝下旨修建粤汉铁路,到1911年,修了两段不到一百公里。19166月,完成广州至韶关段。19189月,完成武昌至长沙段。1930年,国民政府利用英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开始修筑株洲到韶关段。中国工程师凌鸿勋经过勘探调整方案,在备战抗日背景下,19361月,株韶段提前15个月建成,修了10年的粤汉铁路终于全线贯通。从“七七”事变到广州失陷的15个月中,这条铁路共运送部队200余万人、军用物资70余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战大动脉。

铁路修建时间武汉至广州最快时间
粤汉铁路1896-193644小时
粤汉天路(京广南段)复线1955-198811小时
武广高速铁路2005-20093小时多

——摘编自文热心、颜石敦《粤汉铁路贯通记:一颗道钉一滴血》等资料


(1)材料一漫画中的“它”动力来自于
A.蒸汽机B.内燃机C.柴油机D.电动机
(2)结合材料二,分析19世纪英国铁路发展的历史背景。
(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导致淞沪铁路粤汉铁路的不同“命运”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铁路交通的发展?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图。中国幅员辽阔,北边绵亘万里,毗连俄界。铁路一开,则东西南北呼吸相通,视敌所驱,相机策应。惟万里之遥,数日而至。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若一旦下造铁路之诏,显露自强之机,则声势立振,不独俄约易成,日本窥视之心亦可从此潜消矣。

----刘铭传:《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1880

材料二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荐的铁路仅1 200公里,只占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材料三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全面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营业里程跃居世界第二,并昂首跨入高速时代,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2003年以来,铁路建设项目批复投资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已完成投资1.5万亿元。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

----《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一,将覆盖超90%人口》,《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铭传提出筹造铁路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后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和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运河在宋金年间,因黄河决口,下游"夺淮入海"等原因变得残破不堪,需要寻找南北直通的运河路线。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只有山东会通河是新开凿的,其他各段在元代以前多有旧迹可循。山东段工程共分为两段进行,一是开挖济州河,二是开通会通河。工程于1289年完工,标志着京杭大运河的全面贯通。至此,京杭大运河自江淮北上,进入山东后,循山东西部穿越鲁西平原,过德州入直隶,济宁、临清、聊城等新兴市镇迅速崛起。运河持续了五百多年的畅通。

——摘编自朱汉明《京杭大运河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   胶济铁路通车前,山东内陆交通以运河为主,以独轮车、大车和牲畜为主,极大地限制了货物流转,影响山东经济的发展。1898年德国同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其中规定,中国允许德国在山东修筑铁路。18999月德国开始修筑胶济铁路,到190461日,胶济铁路全线通车,青岛、济南、潍县等沿线城市迅速崛起。这是山东境内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通车,对山东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朱以清《胶济铁路影响下的近代山东经济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京杭大运河开通的背景及对山东古代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交通变化对山东经济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王朝交通建设最具时代特色的成就,是驰道的修筑。“治驰道”是秦始皇统一后第二年就开始进行的宏大工程。对于驰道的形制,西汉人贾山曾有这样的记述:“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道分三条,广五十步。”秦王朝修筑的驰道,东北通达燕地和齐地,南面行抵吴地和楚地,江湖之上,以及海滨的宫观,都可以一一连通。秦始皇时代,还曾修筑由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直抵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的大道,称为直道。据载,这条道路全长“千八百里”。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国近代公路发展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 年)中国公路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所修公路,一般是从军路开始,以地方发动,民间集资或商人集资方式修建的。当时东南沿海处于军阀割据和混战情况下,大都各自为政,互不联系,修建的公路既无规划,又无标准。截至1927年,中国公路通车里程约为29000公里
国民党政府前期(1927—1936年
公路纳入国家规划阶段
1932年,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召开了苏、浙、皖、赣、鄂、湘、豫七省公路会议,另外,还将陕、甘、青等省和粤、闽边防重要公路纳入督造之列。据统计,截至1936年中国公路通车里程达117300公里
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年)这一时期新建公路如兰新、滇缅等多是在地理与自然条件恶劣的边陲地区,勘测、施工任务都十分艰巨,其使用多服务于军事,质量要求不高,而且时兴时废。据统计,截至1946年,中国公路总里程达130307公里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这一时期公路交通以军事为主。公路建设进程不大,特别是国民党溃退时,公路遭到严重破坏。截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能通车的公路只剩下75000公里

——摘编自牛强强《中外公路发展对比·中国公路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道路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公路建设的背景,并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公路建设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
2022-10-13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北航业集团由宁波买办商人虞洽卿在1914年创办。1916年,三北经营往来于上海、宁波以及浙江沿海小镇之间的轮船航运。1918年和1919年,他利用外国轮船减少和运费高涨的机会扩大公司经营。他募集新股,购置一批大船(超过1000吨位),将三北业务扩展到长江、南北沿海以及东南亚和日本的航线。他巩固了对鸿安轮船公司的控制权,开始在中国旗帜下经营船只。鸿安此前是一家悬挂英国旗帜的公司,1884—1909年,曾是长江航线上的公会附属公司。……“一战”后,外国航运势力返回中国,接着运价下跌,……三北只好放弃海外业务,但保留了南北沿海航线以及与鸿安组成的长江联合航运,在余下的民国时期里,成为这些主要国内航线上的持续竞争者。

——选自(美)罗安妮著《大船航向:近代中国的航运、主权和民族建构(1860—1937)》

材料二   近代轮船航运在中国的出现,作为一种明显高于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的体现,作为一种大量机制产品进入中国内地的载体和外部世界信息进入的媒介,它的出现本身,就是对古老中国的强大震撼和冲击,这种影响和作用,绝非仅仅停留在商业的变化、城市的兴衰更替和交通运输功能改善本身,而是会波及和扩散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中华大地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朱荫贵《中国近代轮船航运业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北公司在1914至1919年发展迅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轮船航运业的兴起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铁路是现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铁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材料一   “二战后,公路和航空运输发展较快,铁路亏损严重。美、英、德、法等大量封闭并拆除铁路,不少国家不得不将铁路收归国有。进入70年代,随着日本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除美国因传统的内燃牵引不易改造外,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决定采用噪音较小而不排放废气的电力牵引,并相继修建高速铁路。高速列车实现了和航空竞争的预期目标,但票价便宜且安全、方便、舒适,铁路获得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江华《世界铁路发展的历程和启示》

材料二   199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广州—深圳准高速铁路,最初租用瑞典列车,后使用“蓝箭”国产动车组,为我国高速铁路做好技术前期准备。广深铁路一度因资金困难被迫停工,后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铁路运输企业。进入21世纪,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形成了“和谐号”动车组系列。我国铁路工业有较强的“造血能力”,没有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他人的加工厂,自行开发生产的车型一度成为主力。至2015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9万千米以上,居世界第一。同时,对外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李克强总理被称为“高铁超级推销员”。

——摘编自王亦军《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回顾与发展思考》

材料三   2004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离,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强调:要以西部地区为重点,新建一批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要把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作为“十一五”和今后铁路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据国务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并简析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12-29更新 | 473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铁路交通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生产力的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


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唐胥铁路,是李鸿章为解决开平矿务公司的煤炭运输至海口的问题而下令修建的。铁路最先计划连接开平煤矿至北塘口,但清末的中国官府却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距离唐山不远的东陵而竭力反对。为避开清朝顽固派的反对,李鸿章在筑路奏请中特别声明只修以骡马为牵引力的“快车马路”。铁路于1881年6月9日开工,同年11月9日竣工,全长9.7公里。铁路总工程师为英国人克劳德·金达,使用标准轨道,建造费用11万两白银。……1886年,开平铁路公司成立,首先从开平煤矿收购唐胥铁路,独立经营铁路业务,然后开始展筑铁路。唐胥铁路后来成为京山(山海关)铁路的一部分,1994年在唐山因京山铁路压煤改线而成为七滦铁路的一部分。

——摘编自李子明《晚清铁路发展史》

材料三       中国铁路,从“追赶”到“领跑世界”

2004年

中国中车陆续开始引进日、德、法等国技术,联合生产时速200公里动车组。

2011年

中国研发制造出以“和谐号”CRH380为代表的17种型号动车组,涉及4个技术平台,涉及时速350公里。

2012年

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发工作启动。

2014年

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至安卡拉的伊安高铁二期建成通车。

2017年

两列复兴号动车组率先从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宣告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2022年

2022年4月2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创造了明线相对交会时速870公里世界记录。

2022年

截至2022年底,全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

——摘编自“学习强国”APP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试举一例说明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铁路交通的成果。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胥铁路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地位。根据材料二,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高速铁路是20世纪铁路建设的新成就。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的标志,概括中国高铁“领跑世界”的表现。
2023-05-23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9年5月,郭嵩焘从驻英公使任上返国,“乘小轮返湘,湘人见而大哗,谓郭沾染洋人习气,大集明伦堂,声讨致罪,并焚其轮。”慑于湖南民众的保守排外,张之洞曾以“湘省风气未开,易滋事端”为由拒绝湖南士绅内河开行轮船的呈请。 株萍铁路(湖南第一条铁路)1905年竣工。初建之时,“湘赣民风未开,不通外情,迷信风水,于筑路大碍。为求铁路早日建成,凡庐墓不肯迁让者均设法绕行”,至使该路少直多弯。 当时铁路的主要经办者盛宣怀对此大有感慨:“时风气未开,民间惑于地脉风水之说,旁挠者众,经营累月,始有端绪”。

——摘编自余建明《交通方式的演进与近代社会变迁述略》

材料二   2022年12月26日湖南省最后一个地级市———常德市正式开通高铁,是湖南高铁建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件大事。从2009年12月26日湖南第一条高铁———武广高铁正式运营开始,到湖南“市市通高铁”目标的圆满实现仅仅用了13年,全省形成“4小时经济生活圈”。常益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渝厦通道、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优化湖南西北部交通的重大战略工程,更是进一步深化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具体体现。

——摘编自《常德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湖南交通方式演进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湖南实现“市市通高铁”的意义。
2023-03-08更新 | 19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的交通建设,在道路和河渠方面,以及馆舍邮驿,都很注意。道路之开辟者,有驰道,通西南夷道,通南越道,褒斜道,回中道,子午道,飞狐道,马援所刊道和峤道……驰道的通达区域,据贾山说,是“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 “私行人,职事五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爵国公以上,欲投驿止宿者,听之。边远及无村店之处,九品以上、勋官五品以上及爵,遇屯驿止宿,亦听。并不得辄受供给。”谓私行人不应入驿而入者,笞四十。辄受供给,准赃虽少,皆杖一百。

——《唐律疏议》

材料三 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门户洞开,外洋风雨,如潮袭来。一方面,中国的许多利权横被侵蚀。又一方面,西洋的新文明不断地输入。……中国的新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之点:第一,为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第二,为交通组织之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道路修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道路的修建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驿站的主要特点。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使用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3-03-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京张铁路的建成通车对张家口的影响重大,它不仅是张家口与京津和晋蒙广大地区的交通枢纽,还直接促成了“新型城区”桥东区的形成,从而奠定了张家口近代城市格局的基础,更给张家口带来了近代文明之光,促进了当地近代工业的勃发。张家口“外向型经济”对商业贸易的高度依赖,决定了其“华北第二商埠”地位的不稳定性。中国近代动荡的国内外社会环境,对张家口的商业贸易发展造成了重重阻碍,也导致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沿长城步步紧逼,对张家口的资源进行了大肆掠夺,操控张家口的工业企业直接服务于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曾经在张家口占有重要地位的商业再受重创,武城街和怡安街的商铺多半被迫关闭,日本对沦陷区的盘剥打破了张家口经济发展的原有模式,张家口的商业更趋萧条。

——摘编自张轶欣《张家口商业兴衰与近代城市空间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张铁路对张家口城市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张家口“华北第二商埠”地位不稳定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