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之昂贵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苏联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
B.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2021-10-25更新 | 381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6届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卷
2 . 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造成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白俄罗斯主要种植亚麻,乌克兰主要发展煤铁工业等。大多数民族共和国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体系B.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
C.强调联盟利益,忽视盟国利益D.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
3 . 1998年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说:“60年前,非共产主义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曾排着队去莫斯科探寻'计划'的秘密”。艾瑞克的观点主要是基于苏联模式
A.确立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全面优势
B.开辟了一条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
C.击败了德、意法西斯势力的侵略
D.在应对世界性挑战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4 . 观察1913年—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

对上表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B.苏联形成了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客观上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作用
2020-07-0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5年在苏联斯顿巴斯的年轻矿工斯达汉诺夫在一班工作时间内,用风镐采掘了102吨煤,超过定额的13倍。此后,在全国兴起学习斯达汉诺夫,掌握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运动。据此可知苏联
A.工业化进程存在左倾冒进思想B.实行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极力消除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D.工业化的建设得益于工人们的奋斗精神
6 . 通过观察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929—1938年美苏德英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百分比)

A.美苏之间的矛盾逐步激化B.经济危机对英国的破坏最小
C.计划经济体制有相对优势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难以动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苏联的现代化不可能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外部形势决定它只能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世界环境。该学者意在强调
A.苏联与其他国家的工业化路径不同
B.苏联的现代化模式是不得已的选择
C.苏联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极大成就
D.苏联当时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8 .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合作社已成长为联合了数百万农户的强大机体,要通过合作社把小农经济引上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流通过程,同时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通过生产本身的改组和联合,把个体的分散的生产单位改造成以新的技术(电气化等)为基础的大规模的公有化经济。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A.准备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B.新经济政策推行效果显著
C.管理经济的手段单一
D.扩大了集体经济的自主权
9 . 苏联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28年至1952年间增加了3.5倍,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同一时期其它任何国家。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
B.斯大林体制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生产
C.集体农庄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工业化方针提出使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10 . 1928年,苏联通过了培养大量技术专家的决议,要求在生产中要采用本国和外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最高成就;1928~1929学年度苏联高等技术学校(工学院)的数量从32所增至1929~1930学年度的96所。这是苏联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经济体制调整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